资源网

接受忠告作文800字

admin 高一作文 2023-09-21 155

每个人都听说过一句话,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每一个人都是在忠告中成长的,它就像航行路上的一座灯塔为我们指明了前行的道路,我认为,我们应该更多的接受别人给予的忠告。

首先,忠告是他人在看到我们自身不足时给予我们的话语,类似于劝告,因为每个人在人生的路途中难免会做错事,这时候别人就会给你忠告,可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歌德曾经说过:“接受忠告,就是增进一个人自己的能力”。很多人听到忠告时会及时加以改正,人们常说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因为接受别人对你的忠告可以改正自己很多的不足之处,可以提升自己的品味与能力。可以为我们指引方向,因此,我们应该积极的接受忠告。

从前有一位画家,为寺庙绘制壁画,他将自己画的草图挂在路边,于是过往的行人都来围观并且评论,画家在一旁听着并没生气以及反驳,他默默地将这些好的建议全部记在心里,然后才开始大型的绘制以及修改,最终他绘制出了一幅精美的壁画,路过的人赞不绝口。因而这位作家成功的完成了一幅佳作。画家之所以能够获得成功的原因是他有一颗接受忠告的心,他愿意听取别人给予他的意见并且加以改正,因此获得了成功。

但是,接受忠告是有限度的,既不是一味地接受,也不是一味地找他人的不足。因为友谊绝不会忍受长期频繁的忠告,每个有短处与不足,当然更多的是优点,如果不停的给予忠告,则会被厌倦,当别人对你的忠告不理不睬时,请你适可而止。孔子曾经说过:“不可则止,勿自辱也”。意思就是说忠告应该善道,当没用或有误时则停止,不要自取其辱。同样,不要总是活在忠告里,应该听取正确的忠告,否则有可能失败。因此,不论作为当局者还是旁观者,提出忠告和接受忠告时都应该有一个限度,懂得适可而止。

接受忠告,是有很多益处的,每个人在忠告里不断提升着自己,听忠告如同古代君王纳谏,古人之所以有很高的成就与善举,就是因为身边有很多大臣的辅佐以及忠告,贤明的君主会中用他们并且不断的改正治国方法,国家繁荣昌盛,唐太宗身边有魏征,把他当成自己的镜子。齐王身边有邹忌纳谏,各国因此都来朝拜。而昏庸的君王会贬谪他们,身边贤臣全无,只有一些小人,因而朝政腐败,国家危亡。这不正是古人的教训吗?因此,珍惜并且接受忠告,获得成功。

我认为我们应该积极的接受忠告,俗话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听人劝吃饱饭”。有利的忠告摆在面前时,我们应该支持,可以助我们一臂之力。

倘若接受忠告,我们成长路上多了一盏明灯,同样我们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因此,我认为应该积极面对忠告,接受忠告。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无数的史实都随着时间的流淌,而埋在历史的长河中。

中国以文明礼仪而闻名世界,古时候用礼仪之邦来形容中国。中国的礼仪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代表着社会的价值观念。

可随着科技的进步,文学水平的提高,曾经的礼仪之邦早已面目全非。在景区随意丢垃圾,随意攀爬,随手刻画古迹等等,这还有礼仪吗?更有人在家中随意打骂生养自己的父母,这还能说是接受了文化熏养的中国人吗?比动物都不如,“鸦有反哺之意,羊有跪乳之恩。”而比这些动物都高尚的人,却没有丝毫的感激之情。

难道真的是科技的进步就是文化的倒退吗?

近日,某著名大学硕士新生郝同学,在微信朋友圈里对几位国内知名的史学教授出言不逊,用“垃圾”等词来形容这些学者的学识和人品;他的导师看到之后对他进行提醒;但郝同学非但不改正,反而变本加利,不久又发布了类似的言论,他们导致极度的震怒,立即发表公开信宣布与他断绝师生关系。

这一件事让我们不禁感到悲哀?难道学识与礼仪是成反比例关系的吗,学识越高却越发没有礼仪素养。

再看看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越发的冷漠,有老人摔倒了,也不敢轻易上前扶起老人了,担心被人说成是凶手,所以才来扶老人,不是的话干嘛要多管闲事?许多的人本来还有些许礼仪的,但随着别人的说话也都望而却步了。

现在越来越多的礼仪文化与教养都随着社会的进步而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欺压诈骗、缺斤少两、掺水作假的事让人们越发害怕这些商人,曾经的诚信营业随着对利益的追捧早已抛之脑后了。现在的各行各业所出现的利益纷争让人们感到悲凉。科技的进步到底是好还是坏?中国的礼仪文化随着教育的普及,到底到哪去了呢?曾经朗朗上口的三字经、弟子规,现在还有谁做到了呢?

看到当今社会的现状,我们只想问,我们到底是“进步”了?还是“倒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