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记忆的笔记,记录着有声有色的昨天,每一页都讲述着昨天的故事。打开记忆的闸门,仿佛又回到那个午后的雨中,仿佛又见到你的那把伞……
那是一个午后,外面下着蒙蒙细雨,我撑着伞,走在小道上独赏雨中的美景。亦或下雨的缘故,路旁的行人比平常少了几分。不时的有几只在雨中沐浴的鸟儿从我身旁掠过。这样的情景让我感到有些孤单,心中不禁打了个冷颤。
渐渐地,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雨珠像数颗珍珠,落在雨伞上的声响,犹如一首美妙的交响曲,给我此次的赏雨,增添了几分情趣。
雨越下越大,风也越刮越狂,我不得不停下脚步,准备原路返回。就在我转头的一瞬间,我看到了这样的一幕:
一个小女孩儿跌倒在地上,她无助地哭泣着。此时她脸上分不清哪是泪水,哪是雨水?她试着起来,可地上太滑,还没站稳,又重重摔倒在地,雨中的她显得那么弱小。这时雨夹着风向我吹来,我缩缩身子,四下望望:路上的行人匆匆而过,没有一个人停下脚步理睬她。我鼓起勇气,正想走上前帮助她时,忽然,一位又高又瘦的叔叔来到了女孩儿身边。那把伞就这样自然地倾斜在小女孩的头顶,只见叔叔轻轻拍了拍女孩的肩,关切地问道:“小姑娘,你怎么呢?”女孩儿抬起头,停止了哭泣,吃力地回答:“我,我没拿伞,刚才,一不小心摔了一跤。”叔叔听后,安慰了几句话便扶起小女孩,拿出几张纸,把女孩儿脸上的水珠擦干,微笑着说:“没事了,把我的伞拿着快回家吧!”“那你怎么办?”“没事,再走几步我就到家了,等会儿你路上要多加小心哦。”还没等女孩儿说话,便快步走出伞下。
外面的雨好像更大了,叔叔的头发、衣服瞬间就被雨淋透了,走路都有些踉跄。我的目光一直追随着他的背影,直到消失,那个背影就这样定格在我的眼中。我被他的宁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善良行为所打动,心中的敬佩油然而生。
此时,伞外的世界是风雨交加,但这一刻,我的心中却被充满了暖暖的温情……
自古以来,重庆便有“依山就势,宛如山城;蒙蒙细雨,恰似雾都”的美名。趁着寒假,我来到了心中向往许久的山城、雾都——重庆。
飞机落地后,搭乘的前往酒店的车子在高低起伏,路势不平的城市中穿梭。放眼窗外,一片繁荣昌盛的景象。山坡上的楼房“高耸入云”,仿佛想要冲破天际,与太阳一争高低。城门上挂着的灯笼映衬着游人幸福的笑容;夜幕下的重庆,灯光闪烁,光景迷人,绚丽而多彩。
距离酒店不远,是重庆的标志性建筑之一——解放碑。解放碑全称“人民解放纪念碑”,矗立在广场正中央,碑身米白色、棕色交相辉映,更显大气。碑上的时钟每逢整点便会清晰地传出铛铛的报时声。解放碑不仅记录着重庆的历史文化,更支撑着重庆的过去和未来。
次日上午,已是十点,城市间的雾仍未散去。走在江边,抬头一望,所有建筑在蒙蒙迷雾的烘托下,若隐若现,仿佛置身在仙境中。一番“腾云驾雾”我们来到了李子坝,准备体验一下重庆的“穿楼轻轨”,据说这个设计花了整两年的时间。李子坝站旁边坡的浮雕墙叫“岩之魂”,它守在嘉陵江的高地上,见证了重庆的历史。
我怀着急迫而又紧张的心情,搭上了列车。“哐当哐当”,轻轨穿楼而过,那一瞬间我无法用笔墨来形容。重庆的轻轨犹如过山车,在城市起起伏伏的海市蜃楼中穿梭,上坡下坡,让我体验了重庆的3D美。
怀着飞扬的心来到了万里长江第一索,看着排成的一条龙队伍,我们相视一笑,决定让爸爸留下坚守阵地,我和妈妈去尝尝重庆小面。守得云开见月明,终于到我们了。上了索道,城市的靓丽风景一览无余。横跨长江,从此岸到彼岸,看行驶在涛涛江水中的船只,看穿梭在道路上的车流,看错落的城市建筑,聆听城市的脉搏。
到了重庆,怎能不去洪崖洞?洪崖洞依山就势,沿江而建。夜幕下的洪崖洞,吊脚楼配上红灯笼,仿若宫崎骏《千与千寻》中奇幻场景,让人分不清是现实还是虚幻。
接下去的几日我们参观了重庆这座英雄之城孕育出红岩精神的景点——白公馆、渣滓洞;游览了华丽庄严的人民大礼堂;取“三峡之水天上来”之意的圆形玻璃博物馆;青瓦白墙,依水筑居的磁器口等地。
重庆的靓丽风景,就似天边的一抹云霞,有着万种风情,无论何时,它都美得令人陶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