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你好厉害呀,快教教我吧!”咦?这是在干什么呢?原来今天彭老师带着我们做了一个实验——水上漂针。
上课了,彭老师大声骂道:“你们再讲话,信不信我把一盆脏水泼在你们身上,让你们成为落汤鸡!”那几个男生都齐声说道:“怎么可能。”只见彭老师出去抬来一大盆水,手里还拿着一小盒针和一卷纸,我们都被吓得像是被老虎吃掉的小兔子。
彭老师变脸可真快,刚才还怒气冲冲,现在又眉开眼笑地对我们说:“快过来,我给你们变个魔术。”大家都疑惑地跑过去看。彭老师给每个人发了一颗针,对水说:“菠萝菠萝蜜,魔法快显灵!”彭老师让我们把针放上去,看谁的针可以浮在水面上。男生们一个个把针放进去,可都没能漂起来。有的针像顽皮的孩子,一下就游到了水底;有的针像一个醉汉,摇摇晃晃的;有的像一位跳舞的女孩,跳着跳着就落了下去。突然,一只手伸出来把针轻轻一放,针竟然浮在水面上了,所有人叫了一声:“哇,谁那么厉害呀?”大家都羡慕不已。我也轻轻一放,竟然也漂了起来,我高兴得手舞足蹈。
彭老师看到,还是有一些同学没能让针浮起来,就说:“我再告诉你们两个方法,一定能让针漂起来!首先把针用纸擦干,再把它放到头发上用力擦,就可以漂起来;或者先拿一张薄薄的纸放在水面上,再把针放上去,就可以漂在水面上了。”我们按照老师的方法,果然针漂在了水面上,我们追着老师问:“这是什么道理?”
老师说:“第二个方法是水面的张力,水就像一群小宝宝一样,手拉着手。针放上去,小宝宝就拉不住,针才掉下去。如果放一张纸,就把这些小宝宝聚在一起,针就不会掉下去了。”
这次实验真是一次有趣的实验,还让我懂得了不少科学道理呢!
“耶!今天可以去箭岭挖笋喽!”我高兴地大叫道。我们沿着弯弯的山路,驱车半小时,来到了爸爸的老家---大堰箭岭。
爸爸向邻居借了一把大锄头,拎起一个篮子,便带着我和妈妈雄赳赳、气昂昂地上山了。沿途一路都是竹山,我的眼球一下子就被那一排排高大挺拔的竹子吸引住了,竹子犹如一位位站得笔直的士兵,在欢迎我们的到来。
终于到了自家的山林,爸爸告诉我这些竹子都是爷爷在世时亲手种下的,爷爷的勤劳为下一代创造了宝贵的“财富”。一眼望去,地面上除了好多坑,就是一些竹叶,咋不见笋呢?是不是笋在和我们捉迷藏呢?我有些灰心了。爸爸鼓励我说道,挖笋并不是你想的那么简单,笋都是长在土里面的,冬天的笋更难找到;一到春天,这些笋才会探出小脑袋来哦!挖笋也是一门技术活,要靠经验。一般泥土有点裂开的地方或者在笋辫处可能会有笋,没等爸爸说完,我就迫不及待的和妈妈一起寻找。笋好像专门欺负我们这些生人似的,愣是一颗都没找到。幸亏爸爸是土生土长的山里人,功夫不负有心人,爸爸终于把藏在泥土的笋找到了,他大喊道:“佳诺,快过来,这里有一颗。”我赶紧跑了过去,只见爸爸轻轻地把上面的泥土刨开一点,然后用锄头慢慢往下挖,一点一点,动作熟练而轻柔;再慢慢一层一层挖掉笋周围的泥土,大部分的笋露了出来,我高兴地跳了起来。一眨眼功夫,整颗笋完整无损的裸露在我眼前,哇,好大的笋哦,我不禁赞叹道,把它小心翼翼地放入篮子中;最后爸爸把土重整理好,为明年笋的生长提供良好的土壤。就这样,一颗、二颗……把满满一篮子笋背回了家。晚上,我们吃着香喷喷的骨头烤笋,心里甜滋滋的。
挖笋看起来这么简单的事,如果不是通过实践经验所得,做起来却是并不容易的。耳边响起妈妈时常叨念的一句话: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我又懂得了一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