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的第三节课,老师走进来笑着说:“我们第三、四节课不用上课,我们要做月饼!咱们要提前过中秋节!”我们听完老师的话,大声地尖叫:“做月饼了!做月饼了!”有好多同学还抱在一起大喊:“耶……”
做月饼时,我对李佳仪说:“李佳佳,你会做吗?”李佳仪点点头。只见她先拿了25克月饼皮,再拿了25克蛋黄馅,把皮压扁后把馅放进去,搓得像汤圆一样,再滚一滚面粉。记得老师说过,不滚面粉月饼皮就会粘在模具上。最后,李佳仪把模具一压,月饼就成形了。
我也照样做了一个圆圆的月饼,正面是一个大大的“福”字,反面是荷花。“荷尽已无擎雨盖”,现在是秋天,看来荷花已经游到我的月饼上睡觉了。
我们班的柳仕博最有趣了,他不用皮包馅,反而用馅包皮。他做出来的月饼是黑色的,他说:“你们看,我的月饼是独一无二的!”我们听完都哈哈大笑!
月饼做好了,有的人像馋猫直流口水,有的人像狗见到骨头一样抓起就吃。我看到有些男生们还把一些月饼渣留给蜗牛吃。你看,那些蜗牛还在啃月饼盒呢!
今天是我最开心的一天!
残雪未融,寒意未消,柳芽初萌,正值新春佳节之际,愿踏一抹朝阳,邀你共享一份欢悦。
我爸爸的老家在湖北天门,我的春节是在那里度过的。每个地区虽有不同的风俗,但是家家户户的人们一年辛劳后的团聚的心情是一样的。早晨,在兴奋与期待中醒来,一碗粉汤是人们一天的开始,地道的小吃就是为满足我们这些回乡人员的思乡情结吧,勤劳的店主人在除夕这一天上午还是开业的,向大家供应最传统的早餐——豆浆、粉丝汤、油条,这些全是我的最爱。旧年的最后一天,油条是格外的大而脆、热汤是格外的香浓而爽口,和上一杯绿豆浆。这不仅仅是早餐,更是接下来热闹一天的底料,那萦绕在空气中的白雾里,洋溢着人们对新一年到来美好生活的祝愿。
在熙熙攘攘的街道上走过,能看见村民们都忙着贴起春联,纸底黑字、纸底金字,也有自家的人亲笔所书的联子。这一家是“鸿运聚财八方来,新春贺年千般好”,那一家是“前程锦锈庆平安,事业辉煌迎富贵。”每一家都是独一无二,一个个铿锵有力的中华汉字,书写着人们对未来的憧憬。古时过年换桃符,现今过年贴对联,它是五千年文明滋养的艺术、承载着人们的美好梦想。
门前的春联是最美伴酒歌赋,家家震响的的鞭炮声是最壮观的交响乐,一家人围坐在大灶旁,当夕阳与明月交织成一幅五彩的画卷,年夜饭,从那雄雄燃烧的炉火中拉开帷幕。火光照映着一张张笑脸,富有经验的长辈自然是优秀的掌勺人,勤劳的媳妇们帮着干活,大孩子看着火候大小,儿子们在外迎客,小孩子在一边玩闹着。灶边,是怎样一幅欢快而和谐的画面啊。
随着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肴上桌,年野饭的气氛达到了高潮。习俗是大家要互相敬酒,互相祝福。孩童晚辈只有向长辈祝上吉祥的话才能拿到压岁红包。小至三五岁,长到十六七岁,孙子辈的孩子们或热情大方,或腼腆羞涩,都带着一番诚意给亲爱的家人送上最温暧的祝福。家人们尽心尽意,亲朋家族欢聚一堂,在饭桌上感受着最传统的年味。
年三十的乡村入夜了,在这万众齐庆的日子里,夜同样是那么静。过年的气氛由春晚陪伴。走到电视边。在一个个精彩的节目之间,家人们等候着那个意义非凡的子时,当0点钟敲响,村子里的鞭炮声又顺间沸腾,大家的梦想飞过漫天烟雨,飞过山川河流,飞向新的生活;大家的脚步,迈过坚实的黄土,迈过崎岖的山路,迈向新的征程;大家的心,越过遍地荆棘,越过困难,迎来新的一年又一年。
太阳从东方升起,掩不住万丈光芒透过云雾,洒向大地。新的一年开始了,集市仍是那么热闹,一切仿佛没有丝毫变化。但我们却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它藏在我们的辛勤耕耘中,藏在我们的收获的新知中,藏在每一分每一秒发生的事中……是时间轻轻遮住了它,不过,我们的进步与成长,时间也尽收眼底。
在这个美丽的清晨,向世界道一声“新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