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网

浓浓的年味作文800字

admin 六年级作文 2023-09-21 122

正月初一一大早,锣鼓升天,噼里啪啦的声响把我唤醒,穿好新衣裳,和家人一起上山插香拜佛。

寺庙建在山上,红墙青瓦在大片的绿色中显得格外突出。一路上走走停停,终于到了寺庙。

我站在一旁静静地观察,红墙前有三个大烛台,上面插满了红色的蜡烛,一阵风吹来,烛上的火苗在风中摇摆,红彤彤的蜡油从蜡烛顶端顺着蜡身滴落。我走之中间的蜡台前,手中拿着两支已经点燃的蜡烛,动作小心地把它们插在上面,跟着奶奶双手合十,弯腰敬天地。

紧接着奶奶领着我一脚跨过门槛,走进殿中。她从包中拿出一包之前折好的金元宝,用红色的盘子装好交给我,让我分别放到三尊佛像前。我小心翼翼地把盘子一个个的放在佛像前的桌子上。

三尊佛像的颜色都很艳丽,主要以金色为主。每尊佛像的左右两边都贴着专属他们的对联。我挨个跪拜过去,而奶奶则在一旁轻声默念。印象最深的是文殊菩萨。进过奶奶的介绍,我知道了文殊菩萨是大智慧的象征,他可以保佑学生学业有成。

下午,我和爷爷奶奶来到老房子做糯米饭。首先我拿起一个装有糯米的盆子来到河边洗糯米。这河水是从山顶流下来的,清澈见底,可以看见河底那随波摇摆的水草。我认真地用手洗糯米。

捧着盆子回到老房子的前面,爷爷正在劈柴。“乐乐,拿着这些柴去生火。”爷爷递给我一把柴和一个火钳。我来到大锅前,先铺上了一把干草,用火柴点燃,在用火钳夹了几根木柴进去。火势突然间小了下去,我瞬间有一点慌张,奶奶见了,拿来大蒲扇扇了几下。我帮着奶奶放上蒸糯米的竹蒸笼。爷爷把我之前洗好的糯米放进蒸笼里。我坐在蒸笼旁。过来几十分钟,一股淡淡的糯米香从蒸笼中飘出来,使我想快点吃到糯米的想法更加急切。

“好了!”

奶奶的声响终于打破了我这漫长的等待。我套上手套,从表面抓了一把糯米饭,感受着刚出炉的糯米冒出的热气。另一只手拿起调羹,斗了一勺白砂糖包裹在糯米饭中。自己尝完还把这些糯米送给亲戚朋友们。

正月初一,年味浓浓;锣鼓升天,上香拜佛;走街串巷,蒸煮糯米。

为了积极响应大队部“我的春节——寻根我的祖国我的家”主题征文活动号召,我趁着春节回祖居走亲访友的好机会,听长辈们讲述了诸氏家族的变迁故事,并从中领会到“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的真谛,也算是这个春节我最大的收获之一。

妈妈姓诸,虽然这个姓在杭州不多见,但在江干区笕桥镇上可是一个响当当的大姓。诸氏家族历代生活在笕桥镇老街。笕桥这个地方自古繁华,物产丰饶,从宋朝起就有相关商业街的记载,各地客商来此地采买囤积货物,贩运到大江南北。建国前,诸氏家族是笕桥镇有名的商贾大家,鼎盛时期的诸家有四兄弟,分别经营的是百货店、豆腐店、米店和酱油店,全部统一取名为“诸隆盛”,因为卖的都是生活必须品,又有品质保证,所以生意兴隆,顾客络绎不绝。说起它的成功,靠的绝对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家训,族人们代代相传,做人只要踏实勤劳,全家人齐心协力,就一定能过上好日子。

建国后,国家对个体工商业实行“公私合营”的政策,“诸隆盛”此时的大家长(也就是我的太外公)大力拥护并带头执行,还自告奋勇做同行们的思想工作:“如果每家商户都与国家对着干,那国家不是要乱套啦,国家刚解放不久,大家的生活好不容易安定下来,这是我们老百姓的运气好啊。虽然眼前看着个人利益少了,但现在我们有国家撑腰了,以后的日子肯定会越过越好的。”果然,在“诸隆盛”基础上成立的“供销社”一直被“公家”经营得有声有色,诸家人虽然身份转变了,但小日子照样过得安安稳稳、红红火火。

现在,诸氏后代子孙们虽然与祖辈们的辉煌不可相提并论,但也称得上人才辈出。最高学历有读到博士的,生意做得最大的资产上亿,有高校的老师,也有政府机关的公务员,当然大部分是普通的工人,但都始终牢记着家训,本本分分、清清白白地做人,为国家的建设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听完长辈们的叙述,我感慨万千:每个家庭都是国家、社会的一分子,家好了,国自然就好;国强了,家将会更好。只要我们每个家庭每个人都能做到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那祖国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日子还会远吗?

在春节这个普天同庆的好日子里,祝福我们的小家万事如意,祝福我们的国家繁荣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