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自己敬佩的人,我们会把他们当做自己的目标,他们如同天上的星辰,为我们照亮前进的道路。我仰望历史的星空,其中最亮的一颗星,正是我国古代的爱国诗人屈原,他正是我最敬佩的人。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虽忠心耿耿地侍奉楚怀王,但却屡遭排挤。楚怀王死后,继位的楚顷襄王听信谗言,流放屈原,最终,楚国亡国之时,屈原投汨罗江而死。
我敬佩屈原的诗歌。在他的诗句中,每一句都怀着浓浓的爱国之情。你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多么有名的诗句啊!道路又窄又长,无边无际,但我要努力寻找心中的太阳,永不放弃。屈原的理想,不正是为了让国家转危为安,为了清除朝内奸佞,为了辅助楚王励精图治吗?
你再看这句诗:“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这句话是珍惜时间的名句。人生苦短,我们怎么能不珍惜时间呢?从小,老师就告诉我们,“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可是我却从来都不在乎,从来都认为自己的时间还有很多很多,从来都认为并不需要珍惜时间。我总是把玩放在第一位,写作业时也是心不在焉,边写边玩,我总是被爸爸妈妈批评。为什么我要浪费时间呢?时间这么珍贵,我可以用它看好多好多的书,做好多好多有意义的事啊!我的心里一阵愧疚。
我更敬佩屈原的人格。他是多么的爱国呀!秦国攻打楚国时,有多少的官员大臣向秦国投降,对秦国人俯首贴耳,为秦国人做事。可是,屈原不但不投降,还以一己之力动员楚国上下团结一心,共抗强秦。但楚国国君昏庸,听不进正确的意见,最终,楚国灭亡。屈原是不会屈服的,他来到汨罗江边,写下《怀沙》一诗,最后抱着石头投江自尽。我爱着我的国,我愿意以死追随着它!屈原一定是这么想的!
“滔滔孟夏兮,草木莽莽。伤怀永哀兮,汩徂南土。”每当我读到《怀沙》,我眼前似乎可以看到,一身白色长袍的屈原站在江边,披散的长发随着冰冷的北风在风中飘扬,如同一面旗帜。他的脸上满是悲伤,一双明亮的眼睛灿如明星。他眼中的神情好像在指责自己,指责自己没有守护好自己的国家。屈原用自己的诗句,把熊熊的爱国之情在中华文化中燃烧了两千年。
屈原,我们湖北人的骄傲,你是我最敬佩的人,我敬佩你的诗歌,更敬佩你的人格。
除夕夜到了,全家十几口人围坐桌边,有说有笑,好不快活。
“年初二,我们去乡下你舅公家拜年”,妈妈对我说。一想到拜年,我变得兴奋不已,“太棒了,又可以去乡下玩哦。”对着一桌人,我打着盘算,说道:“你们小时候的拜年是什么样的呀?大家轮流说,必须用上诗词。”嘻嘻,其实这是我的一项寒假作业。
“现在的孩子是想着法想去乡下玩,我们小时候可是想着法想去城里呢。小时候只有过年拜年的时候,才有机会到城里的亲戚家。”外公外婆的话匣子打开了。“我们小时候的拜年,就好像是‘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一样。”
外公外婆小时候的拜年,常常是从一个不睡的夜晚开始的。除夕之夜,小孩子们一个个睁大了眼睛,听着窗外接连不断的鞭炮声,盼着明天的到来,盼望着年初二早点到来,因为只有年初二开始,大家才开始走亲戚拜年。终于,年初二一大早,公鸡刚打鸣,孩子们就迫不及待地催促着大人早点出门,跟着大人提着大大小小的礼物开始走亲戚拜年了。敲开一家的门,往往是一碗糖水荷包蛋来做迎接,还有加了糖的茶水。当然,桌子上少不了瓜子、花生、冻米糖。大人们相互寒暄着,孩子们的口袋里装得鼓鼓的,都是好吃的。往往一天要走三、四家拜年,一天下来,不光是口袋里塞满了干货,肚子里也是一“锅”糖水,一“锅”蛋呀。
“小时候,最盼望过年拜年,有平日里吃不到的瓜子、花生、冻米糖,还有很喜欢吃的糖水荷包蛋。可是一天下来,肚子就吃的圆圆的了。第二天,第三天,继续这样,反而就不想吃了,吃不动了。心里就盼望着能早点去城里的舅舅家拜年,舅舅家里有我们乡下没有的水果糖、蛋糕等好吃的,还有舅舅家的饭菜也是特别美味。”看着外婆回忆的样子,满满地都是幸福都是憧憬,再回头看看外公,外公好生羡慕的样子,嘻嘻,我知道了,外公小时候没有亲戚在城里,没法到城里拜年。
“爸爸妈妈,你们小时候的拜年呢?”
“我和你爸爸小时候的拜年,肯定也有不一样的地方。我和你大姨、舅舅我们小时候的拜年,有‘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的习俗。”妈妈回忆道。
妈妈、大姨、舅舅他们小时候的拜年,是从一个红包开始的。守岁,也是他们小时候的保留节目,最后都坚持不住倒在床上睡着了。年初一一大早醒来,第一个动作就是翻看自己的枕头底下,原来,外公外婆会在他们的枕头底下放上压岁红包,里面一般是几块钱。妈妈、大姨、舅舅他们小时候,是住在大院里的孩子,父母都是来自全国各个地方,逢年过节,没有什么亲戚可走,大院里的同事之间的拜年就成了他们记忆中的拜年。没有了亲戚拜年之间的习俗讲究,大院里的拜年倒显得格外有意思。年初一一早从枕头底下翻出爸妈给的红包之后,他们就各自去找院里平日里的好伙伴,各自结伴去拜年了。他们的拜年会从敲开大院的每一家门开始,三五结伴的孩子,敲开一家门,说一声“叔叔阿姨,新年好”,然后每家的叔叔阿姨都会抓出一大把的零食往孩子们口袋里塞,碰见特别大方的,特别喜欢自己的,还会收到几毛几块的红包,大人们看着小孩子们又跳又笑,也不甚快乐。这一大院几十家门敲开拜年,吃了不少的好东西,也收了不少的红包。于是大院外卖鞭炮卖糖果的小摊排起了长龙。小孩子们争先恐后挑挑拣拣。几颗糖、几块钱,成了孩子们一年的期盼。大一点的孩子,可没有这样的勇气去敲开每家的大门拜年,他们的期盼也不一样了,压岁钱或许成了下一年的学费。
“叮——叮——”爸爸刚想说他小时候的拜年,我的手机响了起来,我拿起一看,是姑姑的电话。
“喂,姑姑,新年好哦。啊,我们在吃年夜饭呢……红包吗?……哦,好的,谢谢姑姑。今年我们不回武汉了,明年回。新年快乐……再见!”
“姑姑给我发红包了”,我点开“微信”,看见“新年快乐”的红包,还有一大段新年祝福。远隔千里的姑姑在此刻好像回到了我身边。我不禁感叹“天涯若比邻”。微信拜年,形式方便简单,虽然少了什么,但是浓浓的年味不变,无限延长……
想到年初二,我们一家可以开车回乡下给舅公拜年,我又一下觉得我和外公外婆、爸爸妈妈小时候的拜年又是那么地相似,那么地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