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遍万水千山,原来,月是故乡明
——题记
汽车后轮卷起的阵阵烟尘,挡不住眼前那片无边无际的田野。苹果树已经落光了叶子,唯独留下一枝枯叶向人们招手。宽阔的大路将我引到老家的门前。
红色的大门似乎天生带着节日的喜庆,两联红底金字的春联从门的两侧垂下,大红色的倒“福”更是端庄大气,背后栩栩如生的红杏树仿佛要钻出纸张来,爬满整个庭院。“福”到家的背后,是“红杏枝头春意闹”的美好憧憬。
一场小雪不期而至,染白了小巷。大桌、小桌的团圆饭正在进行着,人们在桌上热火朝天的谈论着,时不时传来一声大笑,熟悉的乡音不绝于耳,好一幅温馨和谐的画面!
但尽管故乡的一切亲切自然、美丽又让人流连。大年初三的晚上,我还是和往年一样,收拾好行李,背上自己的背包。车轮再次发动,我回头看到,奶奶努力想给自己挥个手,但重复了几次都以失败告终。我笑笑,82岁的奶奶,您老人家就别折腾了,赶快回屋吧,外面凉。然而就在我就要转头的那一刻,奶奶,却用自己似乎已经抬不起来的左臂,在空中划出了一道爱的弧线。
那挥手的瞬间,仿佛化作了永恒。我张着嘴,任凭泪水落下。
如果说,人生就是一段充满了这样美妙瞬间的旅程。那么当千帆阅尽,最终留下的,是一片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风景。
那天晚上,微风轻吹,月光皎洁。因为有奶奶那条爱的弧线,这个冬天不再寒冷。那天晚上我才发现原来自己对她的爱,远远输给了她对自己毫无保留的爱。
走遍万水千山,因为那条爱的弧线,那个挥手的瞬间,让我明白,原来,月是故乡明。
转过街角,先是闻到饭馆飘出的饭菜香,再就是看见引人注目的招牌——“糖人陈’,不知怎地,我竟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这大概是心灵的呼唤吧。
从人群中挤过去,看见的竟是一条长龙似的队伍,都把店包围了,只差接到马路上,但因为心灵的呼唤着实无法让人抗拒,所以只好老实地跑到后面去排队了,免得等会儿排得更长更久。
十分钟过去了,二十分钟过去了……终于,下一个就是我了。那位陈老师傅问了一句:“小姑娘,你要什么图案呢?”我心想自己也没买过,就说了一句:“随便吧!”话语刚落,师傅像一个艺术家一样,他的手便熟练地开始左右摇晃,可谓匠心独运。不一会儿,一个可爱的小女孩便出现在我的眼前,这种化腐朽为神奇般的赋予经久不衰的魅力令我震撼。我兴奋地说了一句:“师傅,你做的可真好看呀!”师傅什么也没说,只是笑了笑。
我走到妈妈身旁,对着小糖人轻轻地舔了一口,味道香甜。我对妈妈说:“这陈老师傅做的糖人外观和味道都那么好,难怪生意会那么火热,也不枉我排了这么久的队了。”妈妈也笑了,说:“不单单是因为这样,更是因为他的诚信,这个糖人色泽这么好,肯定是用了优质的原料,再看看这么多顾客,大概也是因为他的口碑好。”
我就这样把糖含在嘴里,那独特的甘甜别是一番清爽甜润,禁不住咬几口,甜蜜更加浓郁;那脆薄的一片,柔光穿过糖质,留下一层红亮,愈发的诱人,伴着兴奋和喜悦,浸透心底。吃完后,嘴里总有一丝丝香甜在弥漫。这种香甜甜到了我的心头,心中不禁涌起了一股对“糖人陈”的敬佩之情。
我不单单只敬佩他那精湛的手艺,更钦佩他的诚信与为人。这些感情总萦绕我心,我一边走一边深思,直至夕阳亲吻山顶,散着余晖的红日与映红了半片天的红霞才把我唤醒。
在这车水马龙,繁华喧嚣的城市里,人们习惯了速度与激情,信奉着价值与成就,还有几个人会为了“舌尖上的文化”而坚守?我多希望能够有人继承和发扬这门绝活,把这些古老的传统手艺保存下去,流传下去。
我再次转过街角,别了店铺,“糖人”却入了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