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一个金风送爽,丹桂飘香的季节,正是菊黄蟹肥时,螃蟹自然成了餐桌上一道必不可少的菜。而我的家乡,有“汤包之乡”美称的曲霞,美味一绝的蟹黄汤包上市啦!
踏入小镇,正值就餐时间,一阵阵微风把鲜美的汤味送到了大街的每一个角落,当然也钻进了我的鼻子里,瞬间我“口水直流三千尺”,“真美味啊!”我不由得感慨。走进一家老店,一进大门,只见一个个大蒸笼上冒着热气,一股蟹香扑鼻而来,我的口水不自觉的又望外冒了。吃汤包的人排起了长龙一样的队伍,“老板,再来一笼”的声音此起彼伏。再看店里,早已座无虚席。有的人明明吃饱了,却还意犹未尽,好像在回味着。
一笼热气腾腾的包子上来,我抑制住自己想迅速解决它的欲望,先一饱眼福,仔细观赏它。与普通包子不一样,它扁扁的,胖胖的,薄得有点透明的包子皮里晃动着黄澄澄的汁液,像一个“稀泥将军’,看起来吹弹可破,实则牢固着呢。你用手碰一碰它,碰左边,右边鼓起,碰右边,左边鼓起,真像一个可爱调皮的娃娃。包子的上面一道道皱褶绕着中心,一道跟着一道,像一个大风车在旋转着,好像在说“快来吃我吧,快来啊”。蟹黄的香味让我忍不住开吃了。
蟹黄汤包有两种吃法。第一种我给它取名“乐开花”。轻轻咬上一小口,黄黄的汤汁迫不及待地溜了出来,满嘴都是蟹黄的味道,一个字“鲜”。我闭着眼睛,美美地感受着汤汁沁入你的每一个细胞,感受它带来的美味。再咬一口,里面露出了金灿灿的蟹肉,我将蟹肉放入嘴中,咸咸的,鲜鲜的。掺杂着浓浓蟹香的包子皮,比普通包子皮吃起来更有韧劲,更有味道。不过这样吃一定要小口小口地咬,否则会汁液飞溅——烫伤你的嘴。第二种吃法是最安全的,老家有一种说法叫“先开窗,后吃汤”。就是拿来一根吸管,把汤包扎开一个口子,让汤汁顺着吸管缓缓进入你的嘴中,鲜味顿时充满口腔,舍不得咽下……
怎么样,看到这儿,你有没有垂涎三尺呢?心动不如行动,快到我的家乡——泰兴市曲霞镇来,淳朴的曲霞人欢迎你的光临!
放学了,我一见到妈妈,就手舞足蹈地对妈妈嚷嚷着:“瓶子把鸡蛋吃了!”看着她一脸的茫然,我只好竹筒倒豆子地娓娓道来。
下午作文课,刘老师伴随着铃声步态轻盈地走上讲台后,她拿出酸奶瓶、熟鸡蛋、若干树叶和纸张放在讲桌上。我的脑袋里立马跳出无数个问号:“老师又有什么奇思妙想?”
“我们做个科学小实验—瓶子吞鸡蛋,谁来给我当助手?”刘老师话音刚落,我“嗖”地举起手来:“我来,我来”。在同学们“啧啧”的羡慕声中,我蹦蹦跳跳地跑上讲台。
实验开始了。刘老师简单交代了我几句实验步骤,就先在瓶底垫了几片树叶,又点燃一个纸条,然后将燃烧的纸条塞入小口的瓶子里,待火星燃尽后,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把剥了壳的鸡蛋放在瓶口上,鸡蛋马上被瓶口亲热地“嘬”住了。我轻轻地推了推鸡蛋,它竟然不左歪右晃,稳如泰山地立在瓶口上。“快看,鸡蛋被吸住了!”不知道谁喊了一声,同学们有的双手托腮,有的起身撅着屁股半趴在桌子上,有的斜侧着身体,都目不转睛地看着立在小瓶口上的鸡蛋。“鸡蛋在向瓶子里挤呢!”同学们发现了奥秘,不由自主地收紧肩膀,伸长脖子,好像自己就是瓶口的鸡蛋在挤瓶口一样,不约而同地高声倒计时:“5,4,3,2,1”。噗,鸡蛋顺利地挤过狭窄的瓶口,落到瓶底了。
“钻过去了!”
“成功了!”
大家都松了一口气,一屁股栽坐在座位里。而我则继续被幸运女神光顾着,我像那只瓶子一样忘乎所以地一口把老师分给我的蛋黄吞下了肚,鸡蛋的美味还在齿间呢,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老师问道:“鸡蛋是怎么进到瓶子里的呢?”
教室里又沸腾起来,大家七嘴八舌地猜测原因,有的说鸡蛋滑,有的说是鸡蛋软,还有的说瓶子里的空气因为燃烧,成了真空。老师满面笑容赞赏地说:“同学们说得都有道理,但不全面。这里还有一个隐形英雄——大气压。首先,纸条燃烧消耗了瓶中的氧气,瓶外压强就比内部压强大,于是大气压就像无形的手把鸡蛋“推”进瓶子里了。明白了吗?”
我们听了老师的讲解,都豁然开朗,一个个像小鸡吃米一样不停地点头。有趣的作文课虽然结束了,可是瓶子吃鸡蛋我会永远记忆犹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