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荏苒,世界在运转,而我们也因时间在改变和成长。
生命来而过往,人生的路途充满了阳光,给予我们温暖。
秋风吹拂着树干,落叶随风飘扬,我从幼稚渐渐变得成熟,从小学步入初中的殿堂,这一步步走来,都与恩师脱不了关系,老师的一言一行便是我们成长过程中的动力,赏得一季秋,执手相行。
老师站在三尺高的讲台上,写在黑板上的每一个字,都让我记在了书本上,那粉笔书后虽成沫,但仍然隐约的在黑板的末端,留下老师的汗水。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老师在课上传授知识给我们,我们会言听计从。每当老师叫我来回答问题,虽然回答得有些磕磕绊绊,但我已掌握了知识点,如有不会,便下了课让老师再给我讲一遍,直到会为止。下课之后,老师不像在课上那么严肃,而是非常的平易近人,就如同闺蜜,在他面前畅所欲言,就连在父母面前都不好意思说的话,都想与老师说,这可能是年龄的差距吧?又可能是因为老师是走过来的人,想与他们说说心里话罢了。老师便是我们成长中的指南针,引导着我们成长的方向。
在成长的发芽处启程,追求阳光理想。老师曾教导过我们:做任何事都要向理想迈出,迈出第一步,便可微妙。我的第一步是老师用汗水与劳动铺垫着我,让我在这第一步中,取得了胜利。
“人生是一场马拉松,每一个到达终点的人都是第一步开始,从每一步积累。”是啊,人生的成功与胜利就取决于第一步,如今我只迈出了五步,离终点还有一半,所以我会再认真的听老师传授的知识,奔向终点。
青春仅仅只有一次,错失了便无法再回,所以我要把握当下,去珍惜老师传授的知识。在成长的途中,恩师是我们的根,让我们生根发芽,成就美好的人生。
“冰糖葫芦——又酸——又甜的冰糖葫芦儿——”巷口,响起了粗犷的吆喝声。我不禁全身一震。这声音,已经很久没有听过了。
我小时候,没有楼房,没有手机,没有花花绿绿包装的各种零食。因此,隆冬时节那一串红艳艳、甜滋滋的冰糖葫芦,便是平日难得的美味。而那小贩走街串巷叫卖糖葫芦的吆喝声,对于儿时的我来说,美妙得不亚于一首歌曲。那句“冰糖葫芦——儿”喊得字正腔圆,每每带着老北京特有的卷舌音,亲切而又俏皮。一听到这京腔京韵的吆喝,我比兔子还跑得快,一溜烟拿了钱,奔向糖葫芦儿摊儿。
卖糖葫芦的老爷爷认识巷子中所有的孩子,包括我。老远地见我奔来,便笑眯眯地取出一支糖葫芦,蘸了糖,裹上江米皮,举着,等我。我远远地便能看见老爷爷正冲我和蔼的笑,他手中的糖葫芦儿,似乎也在寒风中咧着小嘴儿冲着我快乐地笑着——
老爷爷为人很和善,他那京味儿的一声吆喝,仿佛一声集结号,总能把巷中的孩子都引来。大家围着小摊又笑又跳,老爷爷的皱纹也笑成了一朵花。每次,总有孩子着急跑出来忘了拿钱,老爷爷却从来不计较。他总会笑眯眯地,照样给那个孩子一支红红的糖葫芦,不忘笑着道:“这群馋猫儿!莫着急,给你们留着咧。”孩子们咬着糖葫芦不好意思地笑了。老爷爷微笑着等到巷子中最后一个孩子买上了糖葫芦儿,才缓缓推起小车离开。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吃糖葫芦的“����”声,爷爷的吆喝声,在巷中飘荡久久不散。
像老爷爷的吆喝,像糖葫芦的滋味,悠长而甜蜜。
这悠长甜蜜的童年,随着时光飞逝,一去不回。不知何时起,巷子中再也没又响起过那位老爷爷叫卖糖葫芦的吆喝声。很久后的今天,恰听到一声叫卖,往事便豁然浮现在心头。
那老爷爷的一声吆喝,宛若一首童诗,透明而真挚。它音承载着我的童年。现在回首,或许便是一种乡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