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就是在你伤心时,朋友对你的安慰;温暖就是在你跌倒时,好心人拉你起来的那只手;温暖就是在你难过时,亲人对你的陪伴。而有个人,将温暖留在了我的心中,冬去春来之时我想起了她。
步入中学后,由于课程增多,有个别课程初次接触,还没有适应过来,学习上感觉吃力,一段时间,一种沉闷且莫名的烦恼取代了儿时的天真快乐。因为学习问题,我竞然出现了与父母顶嘴争吵的问题。那天我和妈妈在学习方法问题上发生了分歧,争吵中我一气之下摔门而去。出门时没有穿棉袄,只穿了一件毛衣。我一个人走出小区,走在街道上,当时正值冬季,天气很冷,还下着小雪。冲动过后,我开始感到寒风刺骨,肚子咕咕叫着,饥饿来袭。街上几乎没有行人,在一个卖小吃的小店前,我停下了脚步,点了一份汤面。吃完饭,从裤兜掏钱时才发现只有一些零钱,钱不够,我不知所措。奶奶看着我为难的样子笑着说:“丫头,没事,这碗面算奶奶请你吃的,不收钱!这么冷的天,你怎么一个人出来了?冷不冷啊?看样子是不是和家人吵架了?”我看慈祥的奶奶,说出了事情的原委。奶奶笑着从椅子背上取下一件棉大衣披在我的身上,说:“孩子啊,妈妈这样是为了帮助你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都是为了你好,你应该理解妈妈,可以采纳妈妈的意见,最后拿效果验证,不行的话还可以再改,赶紧回家吧,妈妈在家一定着急坏了!”
回到家中,餐桌上摆着全是我爱吃的菜,我明白妈妈还是很爱我的!我向妈妈承认了错误。
奶奶给予我的温暖平凡而普通,但是,在我看来,这是最深切的温暖,给我指引了方向,这份爱,永远留在我心间!
“冰糖葫芦——又酸——又甜的冰糖葫芦儿——”巷口,响起了粗犷的吆喝声。我不禁全身一震。这声音,已经很久没有听过了。
我小时候,没有楼房,没有手机,没有花花绿绿包装的各种零食。因此,隆冬时节那一串红艳艳、甜滋滋的冰糖葫芦,便是平日难得的美味。而那小贩走街串巷叫卖糖葫芦的吆喝声,对于儿时的我来说,美妙得不亚于一首歌曲。那句“冰糖葫芦——儿”喊得字正腔圆,每每带着老北京特有的卷舌音,亲切而又俏皮。一听到这京腔京韵的吆喝,我比兔子还跑得快,一溜烟拿了钱,奔向糖葫芦儿摊儿。
卖糖葫芦的老爷爷认识巷子中所有的孩子,包括我。老远地见我奔来,便笑眯眯地取出一支糖葫芦,蘸了糖,裹上江米皮,举着,等我。我远远地便能看见老爷爷正冲我和蔼的笑,他手中的糖葫芦儿,似乎也在寒风中咧着小嘴儿冲着我快乐地笑着——
老爷爷为人很和善,他那京味儿的一声吆喝,仿佛一声集结号,总能把巷中的孩子都引来。大家围着小摊又笑又跳,老爷爷的皱纹也笑成了一朵花。每次,总有孩子着急跑出来忘了拿钱,老爷爷却从来不计较。他总会笑眯眯地,照样给那个孩子一支红红的糖葫芦,不忘笑着道:“这群馋猫儿!莫着急,给你们留着咧。”孩子们咬着糖葫芦不好意思地笑了。老爷爷微笑着等到巷子中最后一个孩子买上了糖葫芦儿,才缓缓推起小车离开。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吃糖葫芦的“����”声,爷爷的吆喝声,在巷中飘荡久久不散。
像老爷爷的吆喝,像糖葫芦的滋味,悠长而甜蜜。
这悠长甜蜜的童年,随着时光飞逝,一去不回。不知何时起,巷子中再也没又响起过那位老爷爷叫卖糖葫芦的吆喝声。很久后的今天,恰听到一声叫卖,往事便豁然浮现在心头。
那老爷爷的一声吆喝,宛若一首童诗,透明而真挚。它音承载着我的童年。现在回首,或许便是一种乡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