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节语文课,老师讲到了“舐犊”这个词,当时老师讲了一个故事,这个故事深深地触动了我,让我一下子记住了这个词语。
故事大概是这样的:从前,有个地方极度缺水,人们把水视为珍宝,每天都会有人送来人,而人们则小心翼翼地使用净水。
有一天,有一头老牛挣脱了束缚它的绳子,一路跑到了送水人的车前,立在那儿不动了,而这是一条重要的路段,所以老牛造成了交通堵塞,司机在车内破口大骂,但老牛置之不理。老牛的主人寻来了,看着老牛造成了阻塞,心中更是怒气冲冲,抄起了鞭子,往老牛身上打。顿时,尘土飞扬,老牛身上血迹斑斑,血肉模糊,但是它还是站在那儿不肯挪动半步。这样一个凄惨的画面,使主人的眼眶湿了,司机们停止了叫骂。这时,送水人下了车,给老牛倒了一小盆水,说:“让它喝吧,我愿意承担一切后果。”
老牛看着盆中来之不易的水,朝着一块大石头叫了几声,一头小牛出来了,一路跑到了老牛身边,怯怯地喝着盆中水,老牛站在一边,慈祥地看着小牛,小牛喝完后,老牛舔了舔小牛的眼睛,不等主人叫唤,它们转过身走了,在场所有人都惊呆了。
听完这个故事,我心里也是十分的感动,老牛愿意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只为了小牛喝上一口水,非常伟大的母爱啊。通过这个小故事,从此“舐犊”这个词,我牢牢地记住了,让我难以忘记。
我心中的英雄
去年暑假,我从书店抱回一本厚厚的《三国演义》。一翻开,我便沉浸在浓浓的书香中。我爱上了这本书,更爱书中的各路英雄豪杰。
三国第一谋士诸葛亮,便是我最佩服的人物。我时常跟随着他,来到那个战火纷飞、英雄辈出的年代……
我仿佛看到,连绵起伏的山脉中,有一座恰似卧龙的山岗,岗上翠竹成林、雾气缭绕。已近中年的他一袭素衣,坐在那古琴旁醉心地弹奏着。书童过来告诉他,刘备三兄弟又来了。这是第三次了,他起身向那间简陋的茅屋走去。又睡了半晌,他起身一看,那三兄弟仍立在门外。他心中涌起一股暖流,把刘备迎了进来。三顾茅庐,诸葛孔明,他的智慧令我赞叹!
又一日,秋高气爽,他在县令府前不停地踱步,因那马谡失了街亭,致司马大军兵临城下。他抱着一方古琴登上西城楼,安心地弹奏起来。那琴声时而轻柔如小桥流水,时而壮烈如大军压境。司马懿竟有所迟疑,终弃城离去。空城计策,独当一面,他的勇气实在令我敬佩!
那一天,骄阳似火,白帝城永安宫中却是无比凄凉。他坐在刘备床边,心中涌起无限悲情,当年那个和他一起笑谈天下的主公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这个久卧病榻的面容憔悴的老人。想起往事,两人相对而泣。他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辅佐后主一统天下,以谢主公知遇之恩。这以后,他平南夷,退魏军,至死也没有一丝怨言。临危受命,鞠躬尽瘁,他的忠诚令我肃然起敬!
杜工部曾评价他:“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我折服于他的智慧、勇敢和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