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元宵节,宋代大词人欧阳修曾在《生查字·元夕》中写道:“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从简短的词中,我们就可以感受到元宵节是多么的热闹。
当然,我们也免不了举行一个元宵节猜谜会了。下午,大家就把自己五花八门,形态各异的灯笼都带来了,有的是买的,有的是自己做的,还有的是一些半成品。大家拿着自己灯笼上的谜语和别的同学议论纷纷,仿佛讨论着一些厉害的攻略。一时间班级里就像炸开了锅似的,喧闹声,笑声,议论声响成了一片……
终于,老师过来宣布:让我们把自己的灯笼挂在班级里。我的灯笼是用家里的红包做成的,经过折叠成六个同等大小的小船,再将他们拼接在一起,这样一个灯笼的雏形就好了,然后将一根红绳子穿进几个事先打好的红包孔里面,最后再把几个谜语挂在垂下来的红绳上。为了美观,我就把一个中国结上的留须剪下来绑在了谜语的下面,这样一个美观又简洁的灯笼就制成了。
我把自己的灯笼挂了上去,又将谜语和礼物准备好,一切就绪,万事俱备只欠“东风”,那就是前来猜谜语的同学啦!
自己挂好灯笼以后,我也去猜别的同学出的谜语了。突然我发现了一个特别有趣的谜语:孔雀收羽(打一个历史人物),我一开始想了半天都没有想出来,当我再次把目光注视到“收羽”两个字的时候,忽然恍然大悟,原来收羽就是关羽啊!太巧妙了,我不由得佩服起那个出谜语的人。
我拿着谜底问是不是关羽的时候,同学顿时用惊讶的眼神看着我,好像在说:“你怎么这么快就猜出来了?”然后很不情愿地将自己准备的礼物递给了我,真开心!
通过这一次元宵节的猜灯谜活动,让我增长了许多的新知识,也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只要忆及这欢快的笑声,我的心境和梦境就会立刻变得有声有色……
圆圆的脑袋,胖胖的身体,短短的头发,你知道这是谁吗?太抽象了,猜不出来,那请你继续看:她那短短的头发,有时还会留下睡过一觉的痕迹——翘起的几撮“呆毛”,眼睛不大也不小,有时激情澎湃,有时关爱和蔼,而有时又犀利得让人望而生畏,嘴巴时而向上时而向下,不时冒出些风趣的俏皮话或自嘲——她就是我的语文老师。
有时候,我真的不喜欢老师。星期五的早上,我动作慢了,到班级时刚好是最后一刻,但这是老师的早读,于是我就不幸地被老师逮住了。老师倒也没有严厉地批评我,而是淡淡地略带怒气地说:“还有一分钟,以后7:05坐到教室里,听见了没有?我真的搞不明白,现在天气转暖了,怎么还会迟到?像我,五点钟就醒了。如果迟到这么久,大好的早读时间都浪费了!”
我低着头,一声不吭。其实我并没有看起来这么老实,我在心里反驳老师:“老师你老了,老年人都不大睡得着,我们正处于长身体的第二高峰期,根本不可能那么早醒的。”
青春期的叛逆心理冲击着我,不断怂恿着我大声地说出来,让老师下不来台。但最终理智占了上风——我可不敢这样做,如果这样做的话,老师不去告诉我爸爸的可能比上帝降临人间的可能还小。
但有时候,我又非常喜欢老师。
还记得第一堂课,学的是朱自清的《春》。老师讲得声情并茂,我仿佛看到了生机勃勃的小草,竞相开放的春花,听到蜜蜂嗡嗡的声音… …
老师讲课就像春雨灌溉着树苗一样滋养着我们,直到我们吸足了水分,彻底理解了文章。
老师讲到情动处,就会挥动手臂,微微晃着身子,也会从讲台上俯下身子,仿佛是在努力靠近我们… …
老师要教育的是58个处于青春期的叛逆学生,老师对我们有些恨铁不成钢的焦灼,因此老师的态度有时也会有点儿激动,但我们也不会对老师心存怨恨。
其实对老师,没有什么爱恨夹杂,只是爱,和些许的不满;而老师对我们,想必是全身心的投入以及毫无保留的慈爱吧!
老师,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您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