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可我觉得“校园风光甲桂林”。为什么呢?来,跟我游览一番!
早晨,太阳刚起床穿好了衣服,送着我们少先队员上学,火红火红的太阳微笑地照耀着我们,心情格外舒畅。走进校园,瞧,花坛那朵朵鲜花十分美丽,它们穿上了红的、粉的、黄的、紫的……各种颜色的裙子,似乎在欢迎我们小学生来上学,又似乎在比美呢!春天,迎春花穿好黄色的小裙子,在风雨中站立着,等着春姑娘的到来。
听!教学楼传来了阵阵读书声,那声音真好听!同学们那有感情的朗读让太阳公公欣慰的笑了,似乎在表扬我们。
下课了,看,操场上充满笑声,叫喊声,欢笑声……同学们有的在玩沙包。在树下边休息边聊天,有的和小伙伴们玩沙包,跳大绳,还有的在比赛跑步……这些活动丰富了我们的校园生活。操场上的柳树一直默默地为我们服务,它那密密的枝条尽力让我们乘凉,可它却不要那些报酬,有时,我们一不小心将沙包扔到了枝条缝里,它都一直好好的为我们保存。
桂林山水甲天下,校园风光甲桂林。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这个美丽的诗句描写的是一次元夕时,城里的繁华和静寂的景象。元宵节的习俗自然不止花灯这一项,也有包元宵这一项。今年元宵节,我们在校就搞了包元宵活动。
开始时,我看姜丹淇奶奶在帮我们和面。她先在糯米粉上倒上一点胡萝卜汁,然后把面一翻,一按,一揉,随后再倒点胡萝卜汁,再翻、按、揉,一直重复进行这套工序直到面呈橙色为止!一个橙色大圆子就出来了。说它是大圆子毫不过分,一个椭圆形的面团往那一躺,跟一个大圆子九分像。面和好后,我回到组内,铺好桌布,套上手套,为自己包汤圆做好准备。
拿好面团,准备开工!我们一点经验都没有,就都跟着姜丹淇奶奶学。只见奶奶从如圆子的面团上拔下一块,然后将它搓成一个球体,用大拇指按住圆子的中心,食指抵在球体的两侧,然后大拇指用力往下按,食指将面往上提,球状就成了碗状。奶奶又弄了一勺豆沙进去,不多不少,刚好一大半,然后将上面一捏,再一搓,一个球形的圆子就出现了,整个动作一气呵成,丝毫不拖泥带水。
勉强完成了十几个元宵后,我便和陈宏昊一起去“视察”一番。走到顾建伟那儿,我看见了有史以来最奇妙的元宵:一个白团子,上面有几颗芝麻进行点缀。到彭晓宇那儿,我看见了几个像猪头的汤圆……“视察”过后,我便拿碗去吃元宵。面对着碗里的七彩元宵,我安慰我自己:“说不定能吃到顾建伟包的汤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