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班的“书呆王”
我们有一个书呆子,因为姓王,所以我们叫他“书呆王”。
这位“书呆王”看起书来就呆得真厉害,你怎么叫他,他也不答应。有时候让人怀疑他是否耳聋,或者得了少年痴呆症,大有停电了大不了打开手电筒看书的架势。“书呆王”瘦瘦高高的,白净的脸庞,看起来就像一个文弱书生。也因为经常用眼,还不保护眼睛,所以年纪轻轻就变了“眼镜蛇”。
这位“书呆王”分在了我们读书组,我们一有书,他就借,如果不借给他,他就不停地烦你,搞得你只好借给他。
记得有一次下课了,他找同学借了一本关于动物的小说,他看得非常地入迷,到了吃饭的时候,他还在津津有味地“啃”书本,连吃饭也顾不上了。我一连叫了他四次:“吃饭了,赶紧去吃饭!”每次他都是应了我,就埋头继续看书。后来我也懒得理他了。等到大家把饭吃完了,连装有饭菜的盆子被提走了,他还没有反应过来。后来,他终于把那本书看完了,才抬起头问我:“还有多久吃中饭?我肚子都快饿扁了。”
我听了这句话,没好气地告诉他:“中饭我们吃完好久了,你一直在看书,喊你也不应。”他因为没吃中饭,所以饿了一下午。
这个“书呆王”就是我们班的王轩。
尊敬的屠老:
您好!
今天是新中国成立一百周年的纪念日。在这特殊而又隆重的日子里,我代表所有的青年科学家们,向您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真挚的问候!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您出生在那动荡不安的旧中国。在艰苦的条件下,在那个重男轻女的环境中,您用自己的努力,换来了与男孩一样的学习机会。1951年,新中国成立后,你终于凭借着自己的多年的勤奋,进入了北京大学医学部。当时,北京大学医学部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学校,它为您敞开了大门。毕业后,您开始了终生的事业——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的结合研究。
2011年,您发现了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同时在国际上也获得大奖。2015年,历史性的一刻发生在您的身上,您与其他两位科学家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这是伟大的时刻,因为您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得到了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
您对青蒿素的发现引起了对抗疟疾新药的研制和发展,这种药物已经挽救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将疟疾的致死率降低了将近一半!这少不了您的功劳!
有人说,您是一位“三无”科学家——没有博士学位,没有留洋背景,也没有院士头衔。然而您却创造出世界领先的一流成果。
如果不是诺贝尔奖,您也许会和许许多多勤勤恳恳工作的科学家一样默默奉献一辈子。但我相信,上天对于埋头苦干的人永远会眷顾的。如今,我也受您的影响,走进科学的殿堂,成了一名普普通通的科学家。我知道,我们从事的事业是不普通的,是造福人类的,我也会像您一样,坚定地沿着科学的道路走下去。
今天是新中国成立一百周年。在这特殊而又隆重的日子里,感谢您为祖国做出的巨大贡献,感谢您对年轻一代的激励和鼓舞。我向您致敬!
一位平凡的科学家
2049年10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