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水乡看太阳
一座小桥,一泓清泉,一曲民歌,一轮太阳,几束阳光映着几户人家。
——题记
儿时的时光是在水乡度过的,时而热闹时而寂静的石板街道,古朴端庄的黑瓦白墙,还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古镇居民,构成了柔美的江南水乡。
荷花盛开的时节,阳光最烈,是我最欢乐的时刻。外婆是个地地道道的水乡人,总会带我玩一些不同的。她会在午后准备些糕点和茶,让外公划船,去荷塘赏荷。年幼的我戴着草帽,躺在外婆的臂膀中,穿梭在肥大的荷叶和娇嫩清雅的荷花中。
我瞪大眼睛看着,不想错过一丝一毫:”外婆,这里的荷花好漂亮,好大呀!”外婆笑着说:”对呀,大得跟个玉盘似的,这底下还有你爱吃的莲藕呢。”外公接着说道:“过几天带你来挖莲藕,自己动手挖到的更好吃。”“唉,好啊!”我满心欢喜的应下了。外婆嘴里哼起了民歌小调,宛转悠扬。看着这满池荷花,我问外公:“为什么它们长得这么好呀?”外公自豪地笑了笑,“那是我们努力的成果,也是”老天爷的眷顾。有太阳,水和养料,它们就能健康成长。你看这太阳……”我抬头望天,这是我第一次仔细看这水乡的太阳。阳光依旧刺眼热烈,但它却带来了生物生存所需的,这里的太阳虽没有长河落日圆的壮丽,没有日出江花红胜火的艳丽,可是万物生长靠太阳,正因为它升起又落下,世界才生生不息。
落日余晖之时,回到家中,外婆在灶间忙活着做晚饭,外公与我坐在庭院间看日落。“外公,太阳好美,云朵也被它染红了。房子蒙上了一层金光。”外公深邃的眼眸看着落日,“劳作一天的人们也该回家休息了。囡囡,太阳也是一个信使,它会告诉人们,什么时候回家,什么时候工作,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我们每一个人都要遵守。”我转头望向外公,默默地点了点头。
时间一天天过去,人们遵守着太阳告诉我们的讯息,生活劳作,每天都很充实与快乐。长大的我总是会回想起儿时的时光和外公的教诲,回忆起我在水乡看太阳,水乡勤劳朴实的人,水乡的别样风情。从那以后,我便相信太阳是无私的,它是一种奉献和爱,它无处不在。
平时,写着写着作业就会想:一年也太长了吧,过得这么慢,一天就如此难熬,更别说一年365天了。但又一算,一分钟60秒,一小时60分钟,一天24小时,一年365天。算起来,一年也不过31536000秒。一秒钟过得多快呀,一眨眼的功夫就过去了,所以不过就是这些,时间也不多。但每过去一秒,生命就少了一秒,所以大人们总说,过年了,又老了一岁,但春节这种热闹的气氛总是很吸引人,让人盼望着过年。我就是一个春节的小粉丝,一般寒假还没放,我就开始盼着了,盼春节快点儿到来,即使又大了一岁也没关系。
每年春节,我们家过得都很热闹,尤其是今年。大年三十那天,我和妈妈回奶奶家。一进村便感受到了一种热闹的气息,我打开车窗,吸了一口空气。这不是年的味道吗,街上早就挂起了灯笼,门口贴上红对联,门对面总不忘贴一个”开门见喜”。每家每户不管大小、老少都忙里忙外。我家也不例外,妈妈一回家就洗了手跟奶奶包饺子了。最值得一提的就是我们丰盛的年夜饭了,二爷爷将晚上要炒的菜、肉都切好。妈妈和奶奶炒完菜摆在桌子上,妈妈把我爸爸接回家后,年夜饭就正式开始了,其中仍有一位常客:可乐鸡翅。不管从哪方面来讲,我都对它是印象至深,特别是去年,我的牙就是被这东西硌下来的,当时直接是鲜血直流,但我还是很喜欢吃,只是今年吃的时候我是小心小心再小心了。一到八点,电视上出现的画面必定是春节联欢晚会,每到这时,我和妹妹就爬上了床,在被子里躺着看春节联欢晚会。因为奶奶家的电视,客厅一台,卧室一台,所以我在屋里看,一般11点我就会倒头呼呼大睡,绝不会撑过12点,除夕夜就这样过去了。
当然,每年的大年初一于我而言也很特别,妈妈一叫我起床,只要听到,那我必定会精神抖擞。如果是平常,我绝不会这么利索的,说不定会赖床,而让我如此勤快的主要还是新衣服,虽然都这么大了,但我还是很喜欢穿新衣服。
因为我爷爷是他兄弟姐妹中最大的,所以我们家的亲戚早早就到了我们家,准备好了才一起出去拜年。我们小孩子的标配当然是一只大大的棒棒糖。拜完年我们还会聚在一起吃个午饭,孩子们会在一起玩,直到下午三、四点钟才散,春节在我眼中就这么过去了大半。
不仅是大年初一,就是大年初二,我也是非常高兴的,因为那一天我们还要去姥姥家。我和我表哥还是一如既往地坐在一块儿玩手机。爸爸,妈妈,舅舅,舅妈,也拿我们没办法。
这是我的春节,一个完美的春节,我的第十二个春节。我喜欢这个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