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老师不仅带着课本走进教室,还带着了一大叠试卷。
老师环顾全班,接着宣布:“今天,将进行一次一二单元考试。”全班都发出了一声“唉”的叹息声,我听到后,更是无精打采,趴在了桌子上。老师把试卷分给了各个同学,我写完了姓名后,开始答题。
全班同学都在认真地答题,整个教室鸦雀无声只能听到笔尖在卷子上划动的沙沙声。我做着做着,突然,我卡在了一道问题上,我仔细一看,妈呀!这题好像书上有,作业做过,老师讲过,我就是还记不起来,怎么办?怎么办?都是因为我昨晚没复习,还在和邻居的小孩玩,回来后,吃着冰淇淋,躺在沙发上看着电视。想到这里我真是恨死我自己了。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我紧张得手掌心都出汗了,我咬着笔,疯狂思考着。我急得焦头烂额实在想不出来了。我偷偷地抬头一看,同学们都在认真答题,就连我的同桌平常考试只能考六七十分的都在埋头奋笔疾书,这样我更紧张了,额头上渗出了细细的汗珠。这时,我和老师的目光相遇了,老师的目光就像两把利剑刺在我心上,我红着脸赶紧低下头来,继续思考。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我坐立不安就像热锅上的蚂蚁。
“铃铃铃”下课铃声响了,我只好硬着头皮交卷了。
我从此吸取教训一定不能贪玩,如果考试前一个晚上,我不贪玩,认真复习,考试中就不会发生这样让人紧张的事了。
“是谁说过,生命是一片纯白的空地,孤独的人们反复徘徊。在一片纯白的空地上,我哭了又笑了,一点点明白人世所谓的道理。”我合上书,凝望着窗外淅淅沥沥的雨,也终于明白了那些道理。
一个下雨的清晨,一盏茶,一本《花田半亩》。我坐在桌边,静静的读着。
田维,一个普通的北京女孩,她拥有过无忧的童年,却在十五岁的花样年纪里惨遭生命的浩劫。本该笑靥如花的她,却在生命中最黄金的日子里深陷梦魇的魔爪。可是不久,她开始喜欢走在阳光里,开始珍惜生命,开始微笑。通过写作,她开始追问生命与青春的意义。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她仍在写作。在痛苦中挣扎的六年里,她的爱,感恩。坚韧与真诚,塑成一部《花田半亩》,感动并激励着成千上万的人。
在掩卷沉思之际,我想到自己的生活。身为独生之女的我衣食无忧,幸福的成长。而在追求梦想的路上。我曾因为一点小小的挫败而止步不前。甚至心灰意懒,想就此放弃。为了背诵单词和诗文,我常常大伤脑筋;考试成绩不理想,也会沮丧自责。诸如此类的挫败,比起生与死的难以抉择,简直不值得一提。想到田维,又自视对比,只能叹息反思。
田维在《病话》中说,“纵使,此生是苦难的摇篮,我也愿意是无目流放的一只小舟。我也不再恐惧死亡,我恐惧的,是不能够思想,不能够握住亲人的手掌,吻他们生了皱纹的额头。”这个女孩,对生的严肃,对死的淡定,从字句中流露。从眼泪浸润的笑意中,凝着信念,希望。
“倘若,这个世界上从未有我,那么又有什么遗憾,什么悲伤。生命是跌撞的曲折,死亡是宁静的星。归于尘土,归于雨露,这世上不再有我,却又无处不是我。”读到这里,我不禁潸然泪下。田维的坚强与阳光,终助她达到安宁——简单而宁静。
感谢田维,我终于明白了要心存感激的生活,不要因为不幸而怨恨和悲戚,无论前途怎样坎坷,都要微笑着站定,不该恐惧;我终于明白了,安宁是一种困难的到达这种穿越,要靠我们的意念,在孤独中完成。在风雨中锤炼,是浮躁恐慌的内心,得到安宁。
我明白,无论前面风雨彩虹,都要微笑着面对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