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我一直都忙着练七巧板,为的是在我们学校的七巧板团体赛中,能得个一等奖,为班级争光。
我们好不容易挨到了比赛这天。来到比赛场地,我们五个人揣着激动、紧张的心情,领到了画画用的纸。我向上天祈祷:“可千万不要出什么差错啊!”
万事开头难。我们的开头不是很顺利,明明已经都摆好了板,可是右边“花车”留的位置太小了,不够拼。于是我们只好向左来一次“乾坤大挪移”。还好我们有经验,不然就可能要重新拼了,那样的话时间就来不及了。
后来的事情发展的还挺顺利。
当比赛进行到一半时,评委老师告诉我们,只能在学校下发的纸上作画,其他的纸一律不能用。这可不妙,因为我们原来的计划是在一张A4纸上写“祝福祖国”四个字,然后剪贴在下发的纸上。幸好陈荣坤妈妈机智,让负责这项的陈成杰直接画在纸上。可是问题又来了:陈成杰不习惯,画的字太低了,差点碰到了“70”的“0”,很不美观。
后面的事情更是让我们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原来,是在线条加粗时,新买的记号笔不容易干,黄晨宇不小心碰到了,弄得整个画面都是黑的(有点夸张)。尤其是龙的身上,很脏,让涂颜色的我无从下手。
这次比赛我们出的问题很多,我们都在担心能不能得第一名(有点悬)。
晚上,妈妈面带笑容地告诉我,我们得了一等奖!我心想:“我们努力训练终于有成果了!”我连忙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同学们。今天真是虚惊一场!
诗词是我人生路上的一盏灯
枕上诗书闲处好。
——题记
诗词是我人生路上的一盏灯,为我照亮黑暗的人生。如果没有诗词,我无法想象我的人生是怎样的。
初读唐诗,是两岁那年。也许是我太笨了,一岁半时还不会说话。爷爷总是戴着老花镜,拿着一本《唐诗三百首》,揽着我读诗。一开始只是听着玩的,可真正被吸引时,竟是那么入迷。印象极深的是那句“东风不与周郎便”,爷爷念完后,我竟“咿咿呀呀”地背了出来。记得那天,全家欣喜若狂。看着他们笑,我也跟着笑。从此,我开始识字了,也更喜欢听爷爷念诗了。
稍长,我便有选择的读诗了。我喜欢润物细无声的春雨,喜欢红掌拨清波的白鹅;仰慕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豪情,仰慕人生自古谁无死的壮志。我读出了“国破山河在”的忧愁,读出了“君埋泉下泥销骨”的孤独,读出了“一将功成万骨枯”的无奈,读出了“悔教夫婿觅封侯”的哀怨,读出了“烟波江上使人愁”的乡愁……我的人生不再黑暗,而是充满希望的未来!
到了五年级,我开始读词了。我多么想穿越回古代,拭去李清照的相思泪,保李煜的一条性命;与辛弃疾一齐到吹角连营,与纳兰容若一齐走向榆关;同小儿一起卧剥莲蓬,同苏轼一起咏叹赤壁……可惜,我只是书外人。
六年级时,我突然迷上了仓央嘉措的诗。我为他的命运而悲叹,从一个王沦为一个流浪者。他本是转世活佛,在布达拉宫,他便是雪域最大的王;他流浪在拉萨街头,亦是人间最美的情郎。我闭上眼睛,仿佛看见一位身穿青衫,手握缰绳,坐在马上的诗人,两唇上下张合。我仿佛听见,他的声音铿锵有力道:“世间安得两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我的心间一片明亮,对未来有了期盼。
诗词是我人生路上的一盏灯,使我从幼稚一步步走向未来。我不再惧怕黑暗,因为,这盏灯会一直陪伴我,为我照亮前方的未知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