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网

慢慢读懂你作文800字

admin 初三作文 2023-09-21 106

学路漫漫,惟师作伴。人的一生总会遇到几位难忘的老师,那种爱之深、情之切的师生情,就像一瓶老酒,时间愈长久,味道愈香浓。

我在初中阶段有许多恩师,印象最深的,莫过于郑老师。这是一位酷爱语文,乐于练字的语文老师。

郑老师对我们班来说,算是元老级别的教师。可以说,她桃李满天下了,而这其间的大部分人都对她有个很深的印象,原因就在她对学生的慈爱与对生活的热爱。

郑老师的课堂富有风趣,有时还与众不同。记得初一刚开学还没几周的时候,我们上了节独一无二的语文课。刚进教室,郑老师便抬高嗓门,和气地说:“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听歌!”讲台下议论纷纷,有的认为是今天星期六回家,郑老师想让我们开心一下,另一群人则认为其中暗藏玄机。

郑老师和我们卖了个关子,不告诉我们她的意图,只是让我们把歌词中的关键词记录下来。播放起第一首歌,优美的音律回荡在耳边,郑老师随着此起彼伏的节奏挥动着粉笔,在黑板上做记录。过了许久,老师邀请几位同学上台表演,自己也加入了这场舞会,扭腰摆肩,跳出属于自己的风采。

经过了一场激烈的比赛,郑老师要我们用记录下来的词语写一篇作文。我们都明白了,这是一场谋划已久的“阴谋”。原先的喜悦气氛瞬间被打破。教室里发出阵阵反抗的声音。

就在这个时刻,郑老师亲自出马,以声作文,张口就来。在那黑板上的那些零零散散的词语,突然显得那么有灵性,明明来自不同的歌曲,却突然显得有了生命。那些词在郑老师口中随意拼接,一下子成了一句句深入人心的话。这即兴发挥写出的作文,却有名家文章的影子,而且立意深刻。

原本的我并不怎么相信所谓的“玩中学,学中玩”,现在我却服得五体投地。

郑老师的语文功底深不可测,仿佛那一块黑板,三尺讲台,是她挥洒人生的天地,无论是什么东西,她都能被她说得富有生机。她好似有一根魔法棒,为学生们慢慢铸成智慧之门的金钥匙。

我曾经在书中看到这样一个故事:有两个旅人在沙漠中迷了路。其中一个人去找水,留下枪给了另外一人,让他在每隔一小时鸣一枪,以指引同伴归来的方向。六小时后,眼看同伴回来的希望渺茫。持枪者把最后一颗子弹射进了自己的脑袋,而此时他的同伴正捧着水往回赶。

对于这样一个结果,我感到十分惋惜,持枪者能够再等上一会儿,结局或许就会改变。在现实生活中,其实还有很多这样的事情,如:三毛、祥子、海子…还有许多叫得出名字或叫不出名字的人,他们总是把自己放在了一个自认为的绝境中,最后,用不同的方式选择了同样的结果。

想要在绝境中找到出路,首先要做到的就是相信希望的存在。假如你身处沙漠,你就告诉自己前方就是绿洲。假如前方一片黑暗,那你就告诉自己,黎明就要来临。希望不停的变着戏法,没有人能够一直微笑,但不同的是,有的人哭了后再也不笑了,而有的人哭了之后依然能笑。积极向前,眼前的黑暗只是暂时的,我们不必害怕。陶渊明为了追求自己理想的境界,放弃了世俗,使他一度陷入贫困、绝望的深渊中,但他没有被击垮。他选了寄情如山水之间,在美丽的大自然中寻找创作的灵感。于是《桃花源记》在绝境之中诞生,陶渊明的艺术得到了重生。

希望的存在是必然的,但却是隐蔽的。想要发现不仅需要过人的智慧,亦需要坚定的信念。司马迁一心完成《史记》巨著,强忍着身心的疼痛,只是希望这灿烂的文化继续传承下去。《史记》留给后世的一片赞叹。哥白尼一心专研,强忍着宗教的残酷折磨,只是希望真理的流传。于是人们终于明白这千百年不被发现的秘密,这万古不变的真理。他们是智慧的代表,是信念的明证。

如今的我们也在同命运拼搏,在考试中用笔挥洒着汗水。在这求学的路上,一次次的摔倒,一次又一次的爬起来,在这一次次挫折中不断成长。一次考试的失利,我心情很不好,一个人坐在房间里,突然在阳台的一角,我看见了一只小小的蜘蛛在拼命地结网,一阵寒风吹来,网随之破碎,这只小小蜘蛛也被吹到地上,我本以为它再也爬不起来。但当它再一次爬到墙角,重新开始织网。我突然醒悟,一次挫败算得了什么?我的机会还有很多,要振作起来,要相信自己,我抬头望着窗外,雾霾已经散去,阳光又一次笼罩大地,我开始奋笔疾书。

人类前行的历史恰似在黑夜中前行,随时可能陷于绝境,在绝境中请给自己一份希望,请相信:黎明终究会冲破黑暗的封锁,光明会又一次普照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