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网

消失的缝纫机作文800字

admin 初三作文 2023-09-21 119

吱呀吱呀,是缝纫机在歌唱……

——题记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曾经的缝纫机,被摆放在家中最显眼的位置,是一种富裕的象征。如今的缝纫机,被遗弃在家中的角落,是对过去的缅怀。

那消失的织布声,让我颇为遗憾。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母亲对缝纫机的情愫。记得是在一次出游探亲,我们拜访了一个小织衣厂,十几台缝纫机在吱呀吱呀的响着。线儿飞快的跑到了衣服上去,所有的工人都在聚精会神的织着手中的衣服,像在雕刻一件精美的雕塑。这时候的母亲眸中发着亮,飞快的走到一部空余的缝纫机前,开始细细的大量着,在征求许可后,投入了织衣的乐趣中。

这时候的母亲,认真细致地用手推动着布料,似是将心中的柔情都融进了这块布料里。母亲娴熟地踩着踏板,固定在一个节奏上,不忙不乱,镇定自如。吱呀声不间断的传入耳中,串成了一曲恬静的歌谣。

当母亲意犹未尽的停止了“工作”后,我问母亲为何如此痴迷。母亲只是笑笑,说:“我回想到了年轻时在工厂里织衣的时光,再次看见缝纫机便想看看当年的手艺还在不在。”这时的母亲脸上洋溢着骄傲的神情,许是母亲又回到了年轻时的缝纫机旁了吧。

如今的缝纫机慢慢的消失在了时光中,近乎在日常生活中所见无几了。但这缝纫机却承载了一代人的青春,一代人的生活。我能想象到一群带着袖套的女孩,坐在大大的制衣厂里,不停地转着缝纫机,踩着踏板,在吱呀声中,一天开始一天结束……

缝纫机的声音,仍在那一代女孩的心中播放着。缝纫机的消失,却也多少让她们心中有些不舍。

窗外的阳光撒在了家中的锈迹斑斑的缝纫机上,布满着灰尘,无人问津。它安安静静的被摆放在角落中,诠释着时光的痕迹。缝纫机被女孩们收进了心里,将那青春时光也一并镌刻在心里。缝纫机没有消失,它承载了时光,推动了未来……

缝纫机依然活在人们的心中,生如夏花,尽情绽放。

我站在窗口,凝视着窗外那棵古木棉掉下的木棉花。

还记得,只要站在纪念堂那棵三百多岁的古木棉树下,仰起头,就能看见树上火红火红的木棉花。树枝随着微风轻轻地摇曳着,突然一颗火红的木棉花缓缓落下,在空中旋转着,跳跃着,“扑通”,掉进了旁边的池塘中,与白色朴素的荷花相比,火红的木棉更显得分外妖娆。

春天落花,在别的城市里,或许不是什么讨喜的信息,但,对于广州人可不是的。因为他们可以把木棉拾回家,煲木棉花汤。

木棉花铺满一地,火红火红的,十分耀眼,犹如一张大自然赐予广州的红地毯。每天一大清早,外婆就会去我家对面的公园去捡木棉花。每天一放学回家,马上映入眼帘的就是两串火红的木棉花串。我问外婆,“这是干嘛用的?”她回答:“给你煲一碗好喝的木棉花汤。”我高兴极了,因为煲木棉花汤是外婆的拿手好戏。

第二天放学,我迫不及待地跑回家,打开门,扑鼻而来的是一种很浓、很浓的香气。我认识这种熟悉的香味,不会错的,是木棉花的味道!我又问外婆“汤煮了没?”她回答:“快了,还有一串木棉花没有晒干。”我又细问了她,原来,要等新鲜的木棉花晒干后,才能食用。我凝视着木棉花串,心中满怀期待。

又过了些日子,花终于脱去了火红的外衣,晒干了!我看见外婆把花小心翼翼地拿下来清洗,放入锅中,两个小时后,终于完成了!外婆端着一碗木棉花汤到我面前,我双手捧了过来,鼻间萦绕的是汤的香气,轻轻地泯了一口,当真鲜美无比。

这就是老广州的传统美食,这碗汤虽小,但凝聚了老广州几千年厨艺人的智慧结晶,和广州人对美食深沉的爱。

浮云的风雅,融入市井的烟火,我从孩提长成了,我久久地凝视着木棉花汤,袅袅升腾的白气。不变的那个双手拿着不眠花汤的孩子和广州人对美食深深的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