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个星期天的下午,天气晴朗,蓝天上飘着朵朵白云,和风轻轻地吹着,爸爸说要带我和妈妈去烈士陵园广场放风筝,我高兴极了。
广场上放风筝的人可真多呀!他们大多三个一群,两个一伙,在草坪上、广场上悠闲地放风筝。
天空中飘满了各式各样的风筝,把蔚蓝的天空点缀得像一匹蓝底花布一样,美极了。
天空有许多色彩斑澜的风筝,有美丽的“花蝴蝶”、有各色的“大蜻蜓”、有巨大的“千足蜈蚣”,还有“雄鹰”……有的像飞机在天空飞翔,有的似金鱼在水中嬉戏,有的好似蜜蜂酿蜜,有的却像金鹏展翅……其境美极了!望着自己的风筝在天空中飞,人们高兴之至,笑语连连。当然,也有一些飞得不理想的风筝。这不,你看,那只倒霉的大蜻蜓刚飞上去便一头栽下来了,摔得“头破血流”,这时,人们就会惋惜地摇摇头或是对风筝的主人说些安慰的话语。
我的“嫦娥奔月”风筝是父母和我亲手扎的,上面的画是我们从挂历上剪下来粘贴而成的。看,美丽的嫦娥抱着可爱的玉兔,提着漂亮的官灯,向广寒宫翩然飘去,可美了!
我的风筝飞得很顺利,我一手拿着线轴,一手捏着线,慢慢地放线,风筝也慢慢地升高,最后竟高过了天空中所有的风筝,我得意地想:这回我就是不放线,你们的风筝也没我的飞得高!想到这,我便躺在草地上休息起来,不久,我抬头一看,哎呀,不好,我的风筝比许多风筝都低了!我赶紧放线,可是,老天爷好像故意同我过意不去似的,我的风筝竟在天空旋转起来�D�D这样很容易栽下来!我赶忙收线,这样虽然保住了风筝,但风筝却最低了,我耐心地放啊放,可风筝怎么也飞不高。这回我吸取了教训,把风筝转向一个风口前放,慢慢地风筝又飞高了,我好高兴呀!
时间,好像随着风筝飞,一转眼,我们该回家了。这次,我不仅玩得很快乐,而且还尝到了做事不骄傲、有耐心的甜头。
那琴声忽如潺潺细流般轻柔,忽如海浪般浩荡,忽快忽慢,忽强忽弱。缓缓流淌的音符雪花般精致娇嫩、晶莹剔透,一个个犹如芭蕾舞者,踮着脚尖,跳跃着、旋转着。这就是古筝,也是我的拿手好戏。
我六岁时,被一部电影吸引—《六指琴魔》。片中女主一袭白裙,青丝飘飘,眉若轻烟,指如削玉。她坐在一架古琴前,左手随意弹拨几根弦,右手上下摇晃,不知怎地,就有一连串平稳光滑的长音飘入耳中。抬手、点头、俯身、每一个动作看似漫不经心,却又优雅动人。
我被深深吸引住了,开始学习古筝演奏。第一堂课,古筝老师给我们讲解古筝基本知识和基本指法。我瞪大眼睛,认真地在笔记本上记下一排排歪歪扭扭、稚嫩的字。回到家,一遍遍跟着节拍器弹奏第一首歌—《丢手绢》。
时光如梭,转眼7年过去了。这个暑假,我就要考古筝演奏9级了。
进入考场,我报完姓名和考级曲目,坐下。一男一女2名考级老师端正地坐着,表情严肃。那21根琴弦紧挨在一起,我仿佛稍不留意就会碰错琴弦。夏日阳光从窗外射进,窗户被关上,空气变得燥热,仿佛要凝固了。我的背上一下子渗出一层汗,深呼吸,抬手,找准第一个音,开始演奏。
渐渐地,一些场景开始浮上记忆的水面。古筝老师给我做示范,一次次耐心地纠正我的节奏和姿势的错误……不知不觉间,我的手指似乎被唤醒了记忆,左右手不同的节奏和谐流畅,跳跃性的旋律忽高忽低。考级老师,教室似乎不见了。我融入到音乐之中,感受每一个音符的跳跃,随着每一个重音自然地微微点头。我感觉自己化身为一条小鱼,顺着音乐的波浪自如地游弋。
随着最后一个音符落下,周围突然安静,我缓缓抬手、落下。女老师微笑着给我点评:“整体不错,旋律很动听,强弱和快慢也处理得很好。再注意一下姿势就更好了。”我起立,鞠躬:“谢谢老师!”
我的拿手好戏——弹古筝,从此更是名声在外,我也更加勤奋的苦练。因为在拿手好戏的背后,是对这门技艺的热爱,更是坚持不懈的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