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好,而我的爱好唱歌,希望成为一名歌手。
三岁,我就喜欢听着影碟机里面唱着《母亲》,跟着旋律唱起来。听着悠扬的歌声,成为歌手的梦想在我幼小的心灵扎下根。
时间过得飞快,到了六岁的时候,我已经能够独自唱《荷塘月色》了。那时的我在爷爷奶奶的带领下总是向社区的朋友们演唱这首歌曲,我得到了连连夸奖。我还隐约地记着那时大家对我的期望:“这个孩子唱歌真好听,将来一定会成为一名歌手。”“这个孩子特别有潜力,他只要继续努力下去,一定会成功。”
在不断的鼓励下,我继续在这条路上前进,转眼间,我进入了小学。记得那时,我最喜欢、也是在全班最领先的科目就是音乐了。当时的我就得到了音乐老师的赏识与夸赞,我也在老师的鼓励下越走越远。
时间来到三年级,我可能来到了目前最关键的节点。我们的音乐老师换成了特别专业的王老师。她一眼就发现了我,并直接允许我加入校合唱队,在那里,我学到了更多的声乐知识,并且没有为队伍拖后腿。在那里,我参加了最大的一次演出活动,演出的成功大幅增加了我的自信。
如今,我在旁边的人们的鼓励下不断地成长,但是将来的我想要成为一位歌手还需不断地努力。我相信,只要不断地努力,一定能成功。
回首过去,我们不断进步;观察现在,我们羽翼未丰;展望未来,我们前途无量!
随着“哇”的一声啼哭,我们家里添了一个新成员——我的小弟弟。自从有了他,我的生活被完全打乱了。
起初,我还天真地以为弟弟的到来不会给我带来任何影响,可事实恰恰相反。他吸引了全家人的目光,把我从爸爸妈妈的怀里赶了出来,成为了他们的掌上明珠。形象地说,如果我们家是太阳系,那我的弟弟就一定是正中心的、所有人都围着转的、最最明亮的太阳。
以前,我是家中的小公主,小“太阳”,享受着爸爸妈妈全心全意的爱和无忧无虑的生活。可现在,一切都变了:以往我读书的地方如今散落着他的玩具;我窗边的阳台,如今飘扬着他的尿布;我床头的衣柜,如今堆放着他的衣物……而我呢?每天放学回家,不是写作业就是带娃。以前娇生惯养的我,怎么会把父母的爱分他一半?
前几个月,我对弟弟充满了意见,对父母充满了怨气,但不得不让着他,用母亲的话说,就是“他小嘛,你是姐姐,要让着他……”每当我看着全家人(除了我)笑呵呵地陪着弟弟玩时,心里就一阵酸楚,有种空落落的感觉,我变得很孤独。
放学回家写作业,写完作业背单词,背完单词做练习,做完练习吃晚饭……我的一天,就像被克隆一般,伴着弟弟的叫声,重复,重复,重复……
但是,我习惯了。习惯了这种孤独,习惯了看着家人的背影,习惯了一个人蜷缩在被窝里回想一天发生的事……我开始试着包容,试着理解,试着接纳,试着融入。我不再讨厌自己的弟弟了,反而和他亲近起来,我懂了自己父母的辛苦,早早地完成作业,我理解了父母的一片苦心,接纳了这个新成员的加入……
渐渐地,我发现我在习惯孤独的过程中,成长了。我学会了分享,学会了无私,学会了理解,学会了体谅。我知道,在我的心底,其实是深爱着我的弟弟的,我的小弟弟,你是否能原谅姐姐的自私?
我要感谢我的小弟弟,他让我在孤独中成长,在成长中包容,在包容中体会亲情。
放学了,一个小小的身影朝我欢快地跑来——我的小弟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