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网

苦乐二三事作文700字

admin 初二作文 2023-09-21 142

纵观过往假期,事件浩如烟海又似满天繁星。但总有那么两三件犹如黑夜中的北极星,在星空闪闪发发亮……

就在我与周公会面时,父亲便开始叫我起床了,从小学五年级的假期开始,我就被父亲威逼利诱学习读书练字,从未间断。这期间怎一个“苦”字了得!

一天夜里,不知怎的,感冒这位故交竟然不期而至,让我匆忙间连一杯板蓝根也没有给“他”准备便昏昏睡去。直到我被一阵争论声惊醒:“孩子病了,今天早晨就不要喊醒他早起了。”“如果我今天不喊醒他,明天他还有睡觉的理由!”父亲坚决打断了母亲,“我每天辛辛苦苦,咬紧牙关过日子,就是想培养孩子发奋读书的好习惯,你现在拦着我,就是在拦着孩子成长!”听到此处,我的睡意顷刻间烟消云散。

几年的坚持,让我真正领略了李白诗的热烈奔放,苏轼词的豪情壮志。如果说,诵读孔孟之道让我领会到做人的道理,吟哦诗经让我倾听到历史的声音,那么,欣赏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就让我惊叹不已,临摹柳公权的《玄秘塔碑》就让我如痴如醉。这样的幸福与乐趣让昔日的苦荡然无存。

在那宁静的夜晚挑灯夜战的是谁?在那针落闻声的房间里奋笔疾书的是谁?在那炎炎夏日忘我苦读的又是谁?是莘莘学子们。就算是在节假日他们也马不停蹄:三角形、ABC、古诗词,没日没夜地预习、巩固、复习。为了解一道道题,写一篇作文而费尽心思、绞尽脑汁。为了一个知识点而不断查找资料,不厌其烦地一遍遍计算……不过,苦虽苦,但其中也不乏收获和乐趣。掌握一个个知识点时的欣慰自豪,突破一道道难题时的欣喜若狂,发表一篇篇佳作时的自矜一笑;重建自信时的踌躇满怀,同学羡慕时的神采飞扬,师长肯定时的信心百倍……怎一个甜字了得!

苦虽苦,苦中自有乐趣,甜虽甜,思甜方能奋进。这苦乐之间自由一番道理,只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嘹亮……”,优美的音乐中,数九寒冬的北风夹杂着北方城市的雾霭,淡淡的给这一切附上了魅惑的色彩,却只见那身着白色仪仗兵装的军人,列着正步,走向天安门广场。

我以前不太清楚,那些军人们,为何如此坚决。大冷的天,北方的夜又长,长的像李煜笔下漫漫的亡国之恨。而军人们却非要赶在旭日东升之前,将国旗运到天安门的旗杆下,这种事,在我小时候显得无足轻重,就草草的认为是责任使然了。

直到有一次去看升旗,虽是站在老远——天安门的位子,可不是进去了就有的———前方天南海北的人语言音容各不相同,来这却是为了相同的目的:看红旗飘飘。早晨五点钟,天青的似铁一般,却又无棱无角,月还依依不舍的赖在天上,不肯下去。人群中人头攒动,有些急不可耐。终于,人群中有人操着生疏的普通话:“那儿。”护卫队的人昂首挺胸,目光像只鹰,腰肢像棵松,身姿像雄狮,壮哉,扬我中华之威!

人群中突然肃穆下来,听着整齐的钟点一般沧桑厚重的脚步声,自觉排成一条长龙,像群蚁排衙,每个人都尽力站成自己最满意的姿势。全场只有脚步声,走上国旗台,操枪,出旗,一行人的动作行云流水,为首的人紧握住国旗一角,身体微微弓起,所有人仿佛石化,空气仿佛凝固,呼吸开始细微而深重。“哗……”随着五星红旗迎风而起,在国歌的附和下随着风腾起波浪,所有人的心业已如滔滔江水,对祖国的感怀再也无法扼制,如洪水,决堤了。场内的掌声,响彻了天安门,回头望去,却见所有人眼眶中的晶莹和晶莹中折射的虔诚。红旗在空中,在橙色的旭日之下飘飘。

为何五星红旗的含义如此深沉啊?后来,我才懂得,一面红旗,不只是一个国家。这面旗的红,是千千万万气吞山河、血染山河的壮士用血染成的。从百团大战号兵的“人在,旗在;人不在,旗也在。”再到后来重庆渣滓洞党员们用被褥与黄纸绣出的“第一面国旗”。从奥运会上孙杨要求重升国旗,再到天安门广场每周伴旭日冉冉升起的红旗。红日映照下的饱经沧桑的土地,都烙印着中国的记忆,镌刻红旗的身影。它映照的,不仅是我的一切、我的生命,还有每一寸土地上的泪点与收获。

“五星红旗,我为你骄傲;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听听那歌声,看看红旗飘飘,中华昭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