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三年时光中,总有着无数的美丽值得我们慢下脚步去收藏。那棵大树顽强的生命之美深深地震撼了我,它的美丽收藏在我的记忆里,时常会想起。
那是初一刚入学的时候,天气依然燥热。我走在树荫下,也算是消了些暑气。但正当我快步走着,突然感觉脚下不平,正低头去看,就被一个坚硬的东西狠狠地绊倒。我皱着眉头一看。是一颗大树雄厚而粗壮的树根!
那褐色的树根是从坚硬的水泥以及塑料中崛起的。大大小小的树根任性地聚拢在一起,像坚不可摧的铁盾,稳稳地盘坐一方。原先平整的塑胶早已被大树的根顶成了一座小邱,狰狞着、扭曲着四分五裂,千疮百孔好似滑铁卢战争的失败者,毫无生气,那般的僵硬。而这大树平静得矗立在它之上,树上一片生机。路过的行人都情不自禁的驻足观望,我更是肃然起敬,或许只有这饱经风霜的老根上,才刻出了那砥砺前行的时代。
黑暗中是令人窒息的压抑,水泥与塑胶的包裹更是让它难以存活,它和它的同伴们都被上天赋予了相同的命运,困苦的日子里几乎所有的人就这样的放弃。但这棵树有志向,有骨气仅存那一点氧气,一点水分甚至没有阳光的滋养,但它一定要出人头地。也许当它想奋力冲破那坚硬的水泥,无法成功,当它再试一次,依旧不行,但是一年,两年,三年,四年……十几年过去,当初坚硬的水泥与塑胶终究被雨水浸泡的松软、退缩。但这棵树历经十几年的艰苦卓绝,冲破了十几年的苦难,傲视一切。
我弯下腰,摸了摸它那饱经风霜的老根,那根粗壮、厚实,尽管它的根没有校中玉兰花的芬芳,也没有梅花的一支独秀,可我却深深感受到了它那朴实无华的美,一种生命独有的倔强而顽强的美,我爱这树的美丽,爱它的坚韧。
这是个晴朗的冬日,阳光穿过玻璃窗毫无保留地洒满了整个房间,颜色清亮如蜜。我却还是觉得有些缺少生机,于是慢悠悠地走出家门,去寻找城市里那些麻雀——这会儿正是它们最欢实的时候呢!
说是寻找,其实没有必要,这里的雀儿随处可见。都是短短的尖嘴,灰扑扑的羽毛,一对小细腿儿撑着圆滚滚的身子,蹦蹦跳跳,远远看去,倒像一只只小绒球在地上跳跃滚动着。
我找了个合适的距离,仔细观察着一只雀儿。只见它东啄啄西看看,正忙着找食吃。我盯着它看,它也瞪起溜圆的黑眼珠子看向我,竟然一点也不害怕,带着小动物特有的天真,活泼而又好奇的神色打量了我一番,又接着忙它的了。我心里甜丝丝的,有种被认可的成就感。
再往前走,有棵高大的老枫树,树上常年都结着硕大的“黑果子”——鸟巢。它算得上是麻雀们的大宅院了,隔得老远便听见一阵“叽叽喳喳”,好不热闹!只见一片乌云,伴着嘈杂的鸟叫声,一会儿笼罩在树冠上,一会儿又向对面商店的屋顶聚来。它们怎么这么积极呢?一只只快得像流星似的,一定是好心的人家又往下投了什么好吃的了吧?雀儿们匆匆忙忙地赶着集似的,天空中到处回响着它们欢快的歌声。
这鸟鸣声也勾起了我的回忆。小时候我总是静不下心来,睡不好午觉,可每当听着窗外乱哄哄的一看鸟鸣声时——奇怪——这一觉就睡得格外香甜。从此每天睡午觉时,我一定要将枕头移到最靠近窗户的位置上,这样,梦里也有了雀儿的欢歌。
小小的麻雀虽然其貌不扬,但这对它们来说又有什么关系呢?无论何时,它们都是一副俏皮可爱,蹦蹦跳跳的小模样,“有吃抢吃,有喝抢喝”,率性而为,聚在一起便叽叽喳喳谈天,小窝里也一定是热乎乎的吧?
想到这些,万物凋零的冬天仿佛陡然出现了生机。麻雀穿行在这座城市的每个角落,为它送去温暖与生机。我觉得,这些精灵般的小身影像繁星点亮夜空一样,点亮了冬日的晴空,也在不经意间点亮了我的心,几分甜蜜涌了上来,偷偷地,我也小声同雀儿们一起唱出了欢乐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