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网

自我蔑视者生存作文1000字

admin 高三作文 2023-09-21 120

加缪说:“不存在不通过自我蔑视就超越的生命。”我想,这自我蔑视的过程便是一次对生命、对灵魂的涤荡,是对人性的一记有力的叩问。纵然自我蔑视伴随着“自我否定”的痛苦,在许多人眼中尚不足以换来物质的生命,我也要为灵魂圈起一块生存的绿地。

“世界是大海,我们每个人都只是一只容量基本确定的碗,他的幸福便是碗里所盛的水,我看见许多可怜的小碗拼命地在海里翻腾,为的只是舀到更多的水。”周国平曾这样比喻过人。是的,很多时候,我们就像这些碗一样,不知道自己的容量,也没有对以往的自己否定过。殊不知,没有自我的蔑视,便不会出现不同于以往的生命;没有自我的蔑视,更不会有对全新自我的肯定。生命的超越必定经历一番探索与挣扎,自我蔑视者正是通过不断观照、反省自我的内心,认清自我以及客观世界的极限,确定自己这只碗的“容量”,从而确定自己生存发展的方向,不断获取新的生命、新的生存。

事实上,自我蔑视者对自我的扬弃并非许多人想象的那样简单而洒脱。当一个人脱下面具,直面灵魂时,要对自我作深入骨髓式的反省与诘问,完成自我救赎,真不知会有怎样的悲伤,又需要何种勇气来承担这蔑视的洒脱?《复活》里的聂赫留朵夫的自我救赎,带着撕心裂肺的自我蔑视,那种勇气怎不令人为之动容?也正因为如此,自我珍视的聂赫留朵夫才在这样的过程中确定了自己这只碗的容量,从而获得新生,人性得到复活。

三毛说过:“如果有来生,要站成一棵树,没有悲伤的姿势。”当年已逾半百的她的自我蔑视,是选择树的意象来表达内心反省的深刻体验的:“一半在尘土里安详,一半在空中飞扬;一半散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经历坎坷的三毛从早期的迷惘和伤感一路走来,几经沉浮,不断自我否定、自我蔑视,最终蜕变成健康豁达、洒脱不羁,一路歌唱的作家。三毛,追求的是没有悲伤、充满阳光的生存空间,像一只碗一样审视自己的容量,使得她热爱生活、探索人生、超越自我的生命姿态,成为人们瞩目的亮丽风景。

反观现实生活,许多人普遍沉沦于功利性的外在生活,很少有自己真正的内心生活,更谈不上对曾经的自己有过蔑视了。生活之海名利之水激荡翻腾,他们的内心难免卑微与迟疑,心灵之碗的容量可想而知,他们的人生意义也就无从谈起了。我们很想知道,当他们从小悦悦身边走过,事后他们有没有蔑视过自己,诘问过自己的灵魂;当他们看到最美司机吴斌生命最后16秒爆发出的力量的新闻时,他们有没有蔑视过自己,受到心灵的震撼。当他们听到一起起让人内心感受到远古爱的呼唤的草根英雄的壮举之时,难道他们真的没有自我蔑视过灵魂和人性深处的自己吗?

或许,生活中我们真的不缺少什么,但我们一定缺少自我蔑视。人生短暂,唯有通过自我蔑视,才能在浮华渐没,喧嚣散尽之际,迎来自己生命辉煌的日出,诠释生存的意义。

我看见拥挤的城市,也看见广阔的自然;我看见成人疲惫的皱纹,也看见孩子纯真的笑脸;我看见匆匆步履,也看见脉脉温情。我看见“生活不只是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诗和远方”常驻人们心间,也映在人们的眸子里。

“诗”是“诗意地栖居”,它立足于现实。

“因雪想高士,因花想美人,因酒想侠客,因月想好友,因山水想得意诗文。”涨潮所言,是古人由景生情的自然联想。从“看见”到“想见”,折射出古人高雅的情致,还有生活中流动的诗意。所谓“诗意地栖居”,正是以丰富敏感的心灵体察生活,于质朴平凡中感受美好,创造美好。

我在童真中常常看见诗的身影。泰戈尔说:“比起尊贵的客人,一个孩子可以朝母亲的寝室走得更近一些。”正是因为他“保鲜了儿童的天真”,才走近了自然,从自然中汲取了诗意。保有童心和“诗意地栖居”有什么关系?“心灵的感觉是珍贵的天资”,无论我们是否年轻,无论我们是否身处逆境,保持童真,意味着保持对于爱与美的感知力,是为自己保有“精神的明月清泉”。

“远方”则代表人们对自由与理想的向往,饱含挣脱现实羁绊的激情与渴望。

“世界那么大,我想出去看看”,一封“最有情怀”的辞职信,像一片石头,激起了人们心中向往远方的涟漪。时代的共鸣,源于新奇未知的远方世界的诱惑,源于现实生活的压力,也源于人类浪漫主义的本能。我看见每个人的想象:远方有一段故事等我去开启,远方有一片风景等我去惊识,远方有一座城市等我去“流浪”,远方有一缕月光会照着我重新读懂故乡。

如果将对远方的向往,只解读为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多少有些狭隘片面,有点逃避现实的味道。大多数人停留在“身未动,心已远”的状态,并非缺少远行的勇气,而是出于对现实生活的责任心。我听见,心中的“远方”呼唤的是心灵的自由,而非“任性”地出走。“远方”不可能是地图上的一个目的地,应该说,梦想即远方,心灵的自由实现于忠于内心生活追求。

“诗和远方”是不应丢失的信仰。

美国新闻史上有一篇著名社论,回答了一个八岁小女孩的问题——“有圣诞老人吗”。编辑的回答十分肯定:“真的,圣诞老人是有的。”正如他所说,“没有圣诞老人,减轻我们生存痛苦的孩子般的信仰、诗、爱情故事,也许就全都没有了”。他的回答不仅保护了孩子的童心,也保护了成人所珍视的价值和传统,对如今信仰摇摆的社会仍有警示意义。

不管是圣诞老人,还是“诗和远方”,它们所维系的信仰,都是眼睛看不到的,却又在心灵的视野之内。林语堂说:“中国人的信仰危机在于经常改变信仰。”然而我看见,人们心中的“诗和远方”从未寂灭,这种信仰维持着人们对于生活的热爱,使得我们的国家即使在危机中仍然保持着生命力。

我看见人们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心中闪耀着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