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网

一箱硬币自取作文800字

admin 高三作文 2023-09-21 89

一箱硬币跨越几座城市,以参与者的遵守规则、善心回馈为连缀,在其暖人心脾的测试结果下,似乎萦绕出一派和谐温润的社会善流。然而测试之下,是对民情人际的真实反馈,还是用个别现象编织出的空中楼阁?

不可否认的是,这样一个暖心的测试结果,的确能为麻木于人情冷暖、深昧于世道漠然的群众带来善的希望,然而同时而生的是一种反差下的不真实感,深切的感动固然存在,却也冲刷了探讨真实性的理智,甚至于在理所当然的成就感中搁置了善心流汇的步伐。我们诚然应鼓励每一处善心的交织,但也不应忘记在现实语境中对话,外化于行动,流长就善意。

测试在一定程度上确能反映一定的现状,却不能“选择性失明”,只盲目地看到好处而尽信之。测试只提供了结果,对于具体测试方式与过程却语焉不详,更遑论测试人群选取的特殊性、测试镜头带来的约束性等因素,不可避免地影响测试走向,其结果,难免成为主观情感偏向与客观失普遍性双重作用下的空心化的感动,进而营造出和美的表象化风气。试想,若类似只有正面的测试持续填充人们的视野,长此以往导致的,一方面,是人们拒绝直视痛点,失去批判发展能力,另一方面,更可能是群众逐渐将此引为真理而失去为社会善流努力的动力。

昆德拉曾提出,任何一种情感,当你试图去感受它时,便会成为感情的炫耀。诚如斯言,或许也可以说为,善意的流露在于自然为止,它适合静立于世,当有太多视线聚焦,太多社会热点凝视着它的一举一动时,其只能离本质渐行渐远,成为社会性而非道德性的行为。反观当下,前有阿姨因背年轻力壮的大学生穿过被水淹没的校门而被大加宣扬,后有某品牌以母亲深夜教远在他乡的子女做菜为广告大肆传播,善心已在媒体的过多渲染下成为了一种情感商品,人们企图通过消费类似的暖心报道,来填补自己荒芜的内心。

或许有人会说,揪于一次测试结果未免上纲上线,然而我认为,社会善流之流长,需要我们警惕每一处可能,守其每一处纯粹,“涓涓不壅,终为江河”,在善心的路上没有滞步,只有前方。

莫让社会善流滞于测试结果,让善心在理性与行动的指引中交汇。

黑格尔一句“存在即合理,合理即现实”让无数人陷入沉思;鲁迅一句“从来如此,便对么?”又给陷入沉思的人们以醍醐一棒。两位大思想家的话语不禁引发我们去思考:现实与合理,到底孰是孰非?

首先,我们必须要思考的是,何为合理?所谓合理,一是事出于情,二是事出有因。比如王朝的更迭,对于前朝子民而言,另一朝代的侵略是不符合道德情理的,是为“不合理”;然而从历史的眼光来看,朝代的替换乃是历史潮流所趋,有其发生的充分条件,符合规律,是为“合理”。由此可见,合理与否,实则是个辩证的命题。

然而有存在的充分条件的,不一定符合道德情理;符合道德情理的,不一定有能让其发生的温床。由此,现实存在的不一定合理,合理的也不一定现实存在。这样看来,鲁迅无可批驳,而黑格尔似乎全错了。

但事实并非如此。黑格尔并非要让我们把现实与合理一概而论。相反的,他提醒着我们:当看到社会上的看似不合理的现象时,不要急于当“愤青”,而是先思考这样的现象是否有其存在的因果必然;当善行好事无法成功时,不要灰心失落,而是反思它们是否契合时代形势。这与鲁迅所言“从来如此,便对么?”背后传达的精神若合一契——深入地思考为什么有些事物可以存在,为什么有些事物不能成为现实,并以此为改变现状之路点燃明灯。从这一点来看,黑格尔与鲁迅的立场是统一的。而这,才是两位思想家想要传达的真谛。

然而,现实生活中,却有很多人完全误解了两位思想家的意思。有些人把“存在即合理”奉为圭臬,对丑恶现象视而不见、听之任之;有些人则把“合理即现实”当作人生信条,把事情的不成功归咎于“不合理”,再也不愿努力;还有人则走向偏见主义的极端,怀疑一切、否定万有。他们都只片面地理解了“现实”和“合理”的含义。在“现实”与“合理”的辩证关系下,我们要做的,既不是盲目肯定、安于现状,也绝非陷入怀疑论的漩涡,把一切事物都全盘否定。我们要做的,应该是保持对现实状况的理性思考,保持对改善现实状况的热心和信心。

苍冥遐缅,人事未已。面对现实,多问一句“为什么”、“合理吗”,方能为个人的成长和国家的复兴保驾护航。保持思考、保持热心,以我心之赤诚,护我社会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