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需要过多的言语,不需要华丽的修饰,只要想起奶奶的笑脸,一切都将烟消云散。
我家二楼阳台的对面下方有一个小店,与我并无亲戚关系的奶奶卖着她亲手做的鞋垫。小店其实很闲,奶奶说是闲着没事做一些鞋垫,多了,就卖给别人挣点儿钱。我的记忆里这个小店一直存在。妈妈说,我小时候很爱哭,每次不哭了都是在奶奶的怀抱里,因为奶奶的怀抱很宽大,很舒服。或许我天生与奶奶有着一份亲近感。我爸爸妈妈工作忙,和我在一起时间少,奶奶与我在一起的时光占三分之一。
回忆以前,只能回忆起奶奶的笑脸,似乎奶奶永远都在笑,记不得奶奶有哪次没笑。有一次,我细细端详着奶奶的笑脸,发现奶奶的笑脸很特殊。别人笑的时候眼睛都不动的,而奶奶笑前都要闭一次眼。别人笑的时候都是嘴巴先笑,而奶奶笑的时候是眉毛先动,待眉毛弯成月牙时,两边嘴角才向上弯起。奶奶笑的很有节奏,声音给人的感觉如浴天使的光辉。我最喜欢看奶奶甜美的笑脸,我也时常学着奶奶的样子笑,似乎我的脸部肌肉与奶奶的不同,我笑得很难看。
在我没有兴致的时候,奶奶的笑脸如春天争奇斗艳的百花让我朝气磅礴。在我百思千想的时候,奶奶的笑脸如夏天树林下带着丝丝凉意的微风吹走我的疲惫。在我懒惰自负的时候,奶奶的笑脸如秋天田地里金灿灿的一片丰收让我再次努力。在我失去信心的时候,再看到奶奶的笑脸,那我就是冬天里默默奋斗的腊梅花。奶奶是我心灵的护卫者,她无所不能的笑脸,成了我心灵创伤的良药。
不仅仅是我一个人喜欢奶奶的笑脸,我们整一条街里所有人都喜欢奶奶的笑脸,奶奶的小店自然也成了一处“欢笑堂”。奶奶就是我们小街里正气、善良、美好生活的代表,我受了这些精神的熏陶,也是一个向往美好生活,有理想的年轻小伙。
我小时候在奶奶怀抱里长大,奶奶的笑脸已经影响了我的一生,心中有奶奶的笑脸,任何负面情绪都休想攻破我心灵的围墙。奶奶的笑脸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里。我很爱很爱我的奶奶。
笔墨纸砚,置于纸上。夜夜如此,外公已将练习书法融入生活。手捏一支毛笔,在纸上洒脱;仿佛有清香墨韵相伴,外公已然醉于幽幽墨香之中。只见他浓眉舒展,双眼微眯,手腕提按有致,转笔利落。笔尖吐墨,墨浸于纸,翰墨生辉,颇有书法大家气质。
我不练书法已有半年多,闲暇之时,与外公浸于油墨清香中。将毛笔把弄在手中,似乎感受到了些书法的妙处。酝酿许久,方颤颤下笔。不料,墨于笔尖溢出,似洪涌四散开去。一个字写成,笔画粗大,且一眼便能看出手颤的痕迹。
外公微挤浓眉,说道:“书法的练成,靠的是静、稳、坚持。你啊,手颤,你不够稳,不够大胆。书法就是练到豪迈洒脱!”说完,手把手地教着我写。用笔的刚劲,已然跃于一横一竖中;心无所锢的大胆豪迈,亦显于一撇一捺之中。我也慢慢地在记忆中寻回那份热爱,觅到书法需得沉静、稳重。
轮到我独自于墨中驰骋了。蘸墨,刮墨,起笔,匀力行笔,手腕一提即落,回锋。我享受着书法的沉稳,努力体验着外公所说的豪迈洒脱。字成,放下毛笔,笔下的字豁然顿开;一撇,行笔流畅似清泉潺潺;一竖,似那峻山安然挺立;一折,犹如新月初上攀于星空;点画,如碧夜群星,疏密有致。油墨在纸上畅行,浓得发亮。外公颔之,表示赞许,随即,摊开一张宣纸,抚平,于纸上洒脱写出“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放下毛笔,拂袖而去。那四个字绽于无瑕洁白之上,顿时觉得外公已然与隐士王维无别,心静便见花开。
我笑笑,真好!借一场古典的梦,与古代书法家们在青石板上信步。歇于亭台,提毛笔挥毫,在烟雨朦胧中,享书法之潇洒。与欧阳询,体会欧体意态的精密俊逸;与颜真卿,感受行草的情溶于艺,艺才生魄;与柳公权,惊艳柳体的骨力遒劲,爽利挺秀。
浓得发亮的墨,在纸上晕开去。练着练着,我才悟到外公之道,都说书法是中华文化的精髓,需代代传承。传承两个字,带着步步紧逼的感觉,而于我而言,这更是一份热爱,更是一种旧时相识今生顾的情愫,而传承只是热爱的结果罢了。
窗外静夜,人与影于灯下成双。徜徉于油墨清香中,感受墨韵之沉静,坚守书法之豪迈。此处有清香墨韵,更有热爱与坚守书法的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