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过年,我都会十分开心。因为,我会见许多的亲朋好友,也会收到许多祝福,更多是感受团聚时的温馨、欢乐。
今年,又一次在期待中迎来春节,但我却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除夕那天在家里,每个人手中都握着一部手机,指尖在屏幕上飞舞,时间在手指间流逝,家人忙着发信息、送祝福、抢红包,顾不上和坐在身边的亲人放下手机,哪怕说一句话。本该满是欢声笑语被手机的微信铃声,支付宝的咻咻声所代替。空气中本应弥漫着的喜庆气氛也因此冲淡了,飘散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似乎都疏远了,年味也随之淡化了。
正月初一晚饭后,我去太姥姥家拜年,一进家门,除了干活收拾的,就是在玩手机的。我按照习俗给长辈们拜年。不过奇怪的是,拜年也似乎成为一种形式似的,每个人都有些不在意了。看着摆弄手机的大人小孩,我的心里直痒痒,也忍不住拿出手机玩了起来,沉浸在手游的世界里无法自拔,直到回家,我的心才收了回来。
想起以往过年,每一天都十分的开心。除夕那天早上,我会穿上妈妈买的新衣服出门去玩,口袋里少不了拆散的鞭炮,晚上,我们一家会一起相聚在奶奶家,吃着精心准备的年夜饭,看着春晚。饭后,陪着爸妈去看绚丽的焰火,在烟花爆竹声中体味节日的快乐。大年初一,提着各色小花炮,去找要好的伙伴,在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中感受浓浓的年味。可是,现在网络的日益发达,不仅没有增进我们的感情,甚至是隔阂了我们的亲情、友情,疏远了关系,淡漠了亲情,过节的气氛没有了,浓浓年味也淡了。
随着科学信息的发展,时空的距离在不断的被打破,但面对面的交流,心与心的沟通却少了,人与人之间也逐渐变得疏远,往日里本应有的年味也在人们的手指间悄悄的溜走了。
我真的想问一句:5寸的显示屏能代替了全部吗?
真希望年味能在心与心的交流中更加浓烈,更加醇厚。那浓浓的年味不仅成为美好的回忆,更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生活。
“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娴静如姣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想着自己心中黛玉。踏着不那么平坦的曲经。赏着岁寒三友之一的青竹,我们走进了“红楼女一号”细腻的、才华横溢的黛玉的家:潇湘馆。潇湘馆为一间竹屋,不是很大,但是清静幽雅,甚是符合黛玉精致、孤傲的性格特点。走进潇湘馆,里面依旧淡雅,一间书房,琴棋书画样样都有,透露出了黛玉的才气。记得刘姥姥进大观园时曾说过:“这哪像小姐的绣房,竟比那上等书房还好呢?”的确我们的黛玉又怎能和旧时那些,字都不识,只会补点锈点东西的女孩比呢?绕过待遇整齐、雅致的潇湘馆,告别我们自尊心满满的潇湘妃子,又逛了一圈坚韧的探春的秋爽斋,我们来到四小姐惜春的蓼风轩。
小画家的居住处真的和画一般,院子里的石头假山,几株垂柳,一个小石头桌子,一圈长廊,无一不诗情画意。惜春小姐姐人小,辈可不小。人家还比秦可卿大上一倍呢!惜春从小没有母亲,父亲贾敬天天炼丹药,便也养成了孤僻、冷漠、心冷、嘴冷的性格,自幼寄养在荣国府,虽四周都是亲戚,但却没有掏心掏肺的至亲。虽个个都叫她四小姐,可真正尊敬她的又有几个人?闻着小姐姐院子的异香,渡进她的卧室暖香坞,一张八仙桌,一间书房,一间卧室,没有三姑娘大气也没有黛玉的清净,却有着惜春自己的感觉。
走出暖香坞,走过贤良李纨的稻香村;走过圆滑宝钗的蘅芜苑;走过懦弱迎春的缀锦楼;走过富丽堂皇的顾恩思义殿;走过脱俗妙玉的栊翠庵;我们终于走到了大观园团宠的宝玉的家。
走进怡红院,就可以明显看到“怡红快绿”四字,左边一颗梅树,右边一棵芭蕉,正好怡红快绿。绕到后院一池荷花,真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荷叶很大,都可以给小朋友当雨伞了。荷花晶莹剔透,“出淤泥而不染”,清凉,好像只能让我们在远处看看,谁都不想坏了荷花的清净,花池两边有建在假山上的长廊。走上长廊,有个小小的平台,可以将怡红院尽收眼底。宝玉爱吃胭脂,爱和未出嫁的女孩子玩,这样的宝玉住在这个大观园的怡红院也是再合适不过。宝二爷厌恶八股文、四书,也不喜欢科举考试,却真爱诗书一类性情文章,真真是个细腻的文艺男。
大观园之旅,我们付出了汗水,换得了与红楼中的人一次不一样的“交流”,也勾起了我读文言文版红楼的兴趣。愿读完书后可以再次和红楼人物“对话”,也盼望着红楼中的谜题可以早日解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