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背诵大赛在即,上午的两节语文课就用来练兵了。
这次练兵活动由我们自行组织,老师只当旁观者。还是叫比赛更合适吧。
比赛分八个小组,每个小组六人,刚好我们班也是学习小组制。一组六人轮流抽签,抽到哪首就背哪首。
比赛开始前,班长尹涵讲明了比赛规则,就宣布:“比赛开始!”第一组第一位同学上去了,抽到了一首《宿新市徐公店》,她嘴角一笑,便流利地诵出:“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随即欧玉盈就在一组上面写了“+10”。即使是小赛,每个人的脸上也都写着紧张两字。
有难的诗也有简单的诗,这不,第一组就有人抽到了《静夜思》。第一组对三个,错三个,分数还是100分。不过其他组的人都感到了压力,到了我这一组,就不是很如意了,只得了90分。
一节课下来,也就进行了一轮,算是预赛吧。预赛结束,我组遗憾落榜。最后只剩下了四、五、八组。第二节课,可是高分组之间的对决啊!经过一番古诗词的较量,八组以180分夺得第一,我们尽管有点不甘,但还是为他们喝彩。
但愿我班在年级大赛上过关斩将,勇拔头筹。
我带着怀旧的期望,走进上寨。
远离喧嚣,触摸原始朴素的自然风貌,感受静谧、安详。算是圆自己一个小小的愿望。
“九间楼”在岁月的沧桑与斑驳中气势依旧,难掩昔日的华丽。上寨小学毗邻而建,两位小学生躲闪生疏的眼光打量着我,年纪尚小,对我的好奇,对村落厚重的历史未予作答,只报以青涩的微笑,便走开了。
我向东漫步,走近一座安静的古院落。如果不是窗棱边的红辣椒,如果不是地上摊晒的红花椒以及吐出的黑亮籽粒,我会对它的主人做种种猜想。我的脚步声在院里格外清晰,小白狗在门后摇尾探头张望,并未表达凶狠的举动。一个头发短白的高个老头从土窑里走出,背有点驼,面容很和善。
“老人,您一个人在家?”我问,“今年多大岁数了?”,老人平静地看着我,回答道“八十多了,前些天老伴刚走,就我一个人了”。我突然语塞,不知该如何后面的谈话。老人告诉我,儿子在煤矿工作,孙子上学,有时也回来,平时就自己一个人。“不行了,人老了,腿也跑不动了。老伴走后,我才学会做饭……”他说完,陷入沉默。无风的午后,老皂角树上肃立着,满枝黑色的皂荚低垂,一动不动,仿佛诉说哀思。
起身离开时,我叮嘱老人保重,说些明知毫无意义的废话。看着老人在皂角树下站立时单薄的身影,他眼里的孤独竟如此的辽阔。我内心充满难以诉说的凉意。
我带着感伤的心情,离开了上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