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罢小学二年级,我便陶醉在预期的喜悦中。其实也简单,终于可以升到瓦窑头村东面的校园读书,尽管离开村西小庙多少有些不舍。那于我,是成长的标志,有一种急于长大的迫切。尤其是石板不用了,胸前添了一根明晃晃笔帽的钢笔。语文有了作文课,尽管抓耳挠腮挤出来的多是“天气晴朗,万里无云”,这样千篇一律地开头。多年后,我的孩子写作文对这样的开头充满疑惑。蓝天白云竟成一种惊异的稀罕。
瓦窑头村来了好多部队,据说全都是从南方征来的新兵,分散驻扎在大队和几处农家院落。上学路上,每每听到缭亮的军号,刚健的口令,响彻天空的军歌,总让人神往。甚至看他们组团刷牙时,满嘴白沫,不知何物。夏天,他们从井里打上水,满盆水从头浇下去,酣畅淋漓。吃饭前排队唱歌,接着碗里盛满白花花的大米。我第一次知道大米不只是熬米汤,还可以当饭吃。
冬日,天空纷纷扬扬飘起雪花。这些南方兵格外好奇,满院追逐,孩子似地打战。我也像麻雀似地跳着,因为看得出神,所以完全没有理会那颗难为情挂在灰鼻尖上亮晶晶的鼻涕珠儿。
那时,有蓝天白云;那时,会担忧树上的小虫子一辈子不知能爬多高;那时,对当兵格外向往。无车,无WiFi,无微信,岁月那么单纯,又那么美好。
今天是中秋节。早上,爷爷奶奶在家里吃饭。突然,听到一阵车声。爷爷奶奶连忙出去一看:是姑姑来了!奶奶问:“你们吃饭没?来了,怎么也不说一声?”奶奶边说边把姑姑一家让进屋里。一进屋,我和表姐就一起玩手机上的游戏。游戏可好玩了,不知不觉就到了午饭时间。肚子饿得咕咕叫,正在这时听见姑姑喊:“快来!该吃饭了!”
午饭是姑姑和奶奶一块儿做的。她们做的是面条饭,里面有肉、有香菇、有青菜,有胡萝卜、还有……,颜色搭配非常漂亮,让人垂涎欲滴,一下子就勾起了我肚子里的馋虫,使我觉得自己更饿了。我拿起筷子,大口大口的吃着。边吃边说:“今天的饭真好吃了。”不大一会儿,一碗面条就进了我的肚子里。看着我拿狼吞虎咽的样子,爷爷、奶奶,姑姑都开心的笑了。
吃过午饭,我和表姐在一起看电视。姑姑拿着一盒月饼走了进来,她一打开月饼盒,一股香气扑鼻而来。看着圆圆的月饼,我们馋涎欲滴,大家争着要吃月饼。姑姑笑着说:“不要急,人人都有份,今天是中秋节,我们合家团圆,当然都要吃月饼。”大人们在一块儿聊家常,你一句,我一句:说说今年的收成,谈谈孩子们的学习,聊聊村里的发生的趣事。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姑姑一家该走了,我们依依不舍地去送他们。我多么希望一年有好几个中秋节呀,这样我们就可以全家团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