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网

回家作文1000字

admin 初一作文 2023-09-21 121

“我知道那种舒服,我认识这里的每块石头,这里的每块石头也认识我;我知道这里的每个角落,怎么被岁月堆积成现在这样的光景,这里的每个角落也知道我,如何被时间滋长出这样的模样。”蔡崇达在《皮囊》里这样说。

当我读到这段文字的时候,正在回故乡小镇的车上,望着窗外熟悉的景色,读着这段话,心中竟涌出千万种说不出的滋味。是思念,却也不是思念,是“近乡情怯”吗?只是觉得,突然有了归属感——我是属于这的孩子。

近了,更近了。我虽闭着眼,可依旧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我离故乡小镇更近了。像所有游子回到家乡的感觉一样,离家越近,心越急切。“在外流浪的孩子终于回家了。”我默念着,长嘘一口气。

到了,终于到了。伴着汽车的刹车声,我终于到了我思念已久的故乡。刚下车,便能感觉到一种莫名的亲切感扑面而来。“所谓家乡。大概就是哪怕多年未见,但依旧熟悉的地方。”走过小区门口,我驻足观望。原本斑驳的大门被崭新的自动门取代,有些低调的气派,邻近的市场经历了重修,再也没有蔬菜腐烂的味道。这本是件值得庆贺的事,我却有些不应景的伤感:这还是我心心念念的故乡么?

来了,我终于来了。我终于还是到这里了——我的小学,我的母校,我梦开始的地方。我静坐在学校旁的马路上,随手摘了一根狗尾巴草,在手里玩弄着,脑海中浮现出小时候的画面——几个小女生叽叽喳喳的不知在说些什么,男孩们毫不顾忌形象地趴在地上玩着他们百玩不厌的卡牌。女孩们或许是聊累了,亦或许是被他们吸引,拿起狗尾巴草在男孩们的脖子上挠痒痒,男孩们生气地追赶……他们笑着闹着,好不热闹!树叶飘落的声音把我拉回现实,却发现安静的道路上独有我这一人。我默默玩弄手里的小草,静静想念我们那一大群人,怀念起我们那个不需要微信和QQ的纯真童年。

散了,还是散了。我孤单地走在马路上,近乎贪婪地注视着身旁的景物,努力把他们的模样刻在脑海里。恍惚中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我猛地回过头去,发现那女孩也正在看我,我们相视一笑,竟没有张口,未作停留,又继续匆匆赶路。十年前我们萍水相逢,十年后竟物是人非,形同陌路。十年前我们是最亲密的朋友,十年后我们是最熟悉的陌生人。时光老了,我们散了。

一直有个执念,希望每个故事都能圆满,也只是执念罢了,其实有时候,连自己都不清楚何谓圆满。

我慢慢走向小区门口,回程的车已经到了,我回过头去,想最后看一眼我的故乡,却发现,故乡已经在一片朦胧的水汽中了。再见了,我的小镇,我的故乡。

人生在世,往往会经历种种的痛。而面对痛,我们该表达,还是该忍受?

当然是忍受了。我想这会是中国传统给出的毫不犹豫的回答。“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一个“忍”字,成为了中华文化的一大核心。从小时候第一次跌倒,我们就听见妈妈说:“你要坚强,你不能哭”,于是我们憋住眼泪,忍着疼痛,站起来,继续前行。

我甚至觉得传统文化中是弘扬“忍痛精神”的。翻阅史书,我们可以看见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忍受物质生活艰难之痛;可以看到苏武牧羊,忍受着孤独与绝望之痛;可以看到司马迁受宫刑仍成《史记》,忍受巨大的心灵屈辱之痛。而他们这般无言的忍耐,均成为我们颂扬与学习的对象。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忍痛精神当然重要。倘使孩子跌倒一次就坐在地上嚎啕大哭不愿起来,倘使学子忍不了十年寒窗,倘使创业者忍不了偶尔的失利,人们无法成功,社会也无法前进。

可我觉得,说出这一份痛,同样重要。

之前“孕妇因无法忍受疼痛而跳楼”一事引发了广泛关注,人们似乎对孕妇的“懦弱”行为嗤之以鼻——哪有生孩子不疼的?更有人将之上升为“如今的年轻人缺乏忍痛精神”。可之后我了解到,如今的医疗技术完全可以达到全程无痛分娩,它甚至对母亲和孩子都更有益处。而因为国人似乎“以忍痛为骄傲”,所以这项技术在中国迟迟未得推广。

如此说来,本可以避免的疼痛,因为人们一味地忍受不言,反而变得不可回避了。

同样的道理还可以推广到其他方面。假使人们不表达自己“打不到车”之痛,滴滴打车等软件不会面市并为我们带来巨大的便利;假使受侵害者不站出来说出自己的痛苦,法律也无法得以完善。即使在生活中,当我们把内心的痛苦向亲友倾诉后,他们或多或少地给出建议之后,我们不也宁静愉悦许多吗?

由此可以想象,如果那些乡村教师们在“忍痛”完成教学的同时,让更多人了解自己面临的“痛境”,是不是也可以因此获得更大的帮助呢?

所以说,传统的忍痛精神不可废弃,他是我们面对艰难险阻时的有利武器。而说出自己的痛同样重要——在说出痛后,我们可以更有效地减去其中一部分痛。但痛的完全消除是不可能的。所以这并不代表着说了就可以不忍,而是说了这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忍。

可以此为新时代的“忍痛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