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记忆中,有一棵大树,一直在默默地守护者我。
我的爷爷是一位普通农民。善良,质朴,勤快。而他最大的爱好,就是花草树木。每当闲来无事的时候,他就会在园子里秀秀草坪,浇浇水。所以,每逢假期回老家的时候,爷爷总会站在那片五彩缤纷的花海中等着我:“来了啊。”
而门口的那一颗大树,是我和爷爷一起种的。
那时我还小,对什么事情都很感兴趣。当看到爷爷扛着一棵树苗回家时,我便好奇地问:“爷爷,你要干嘛啊?”爷爷笑着说:“爷爷现在要种树,你到旁边看着玩好不好?”一听到种树,我便来了劲,嚷嚷着也要种树。爷爷开始不同意,但他拗不过我,最后还是妥协了。
挖好一个坑,将树苗放进去,树苗太大,我必须要抱着才能将它立起,爷爷便将坑填平。最后,我们又一起将一桶水浇灌下去。
过了很多年,我长大了,小树苗也长成大树了。爷爷却老了,可每当我回老家看望他的时候,他却依然站在那棵大树下,脸上挂着慈祥的笑容“来了啊。”
一个夏天的夜晚,我和爷爷坐在大树下聊天,看月光,我明知故问道:“爷爷,你会离开我吗?”爷爷摇着扇子,看着我,眼里满是怜爱:“爷爷总有一天是要离开的,就算爷爷走了,园子里的这棵大树,还是代替爷爷守护你的。”不知为何,我好像失去了什么一般,心里空空的。
现在,爷爷去世已有五年,可每次我回到老家,看着那棵我们一起植下的大树,恍惚间似乎还能看到树下的那个身影笑着对我说“来了啊!”
那棵大树,一直在我的记忆里,永永远远的护着我。
在这“和谐”成为全民追求的时代,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医患关系变得愈来愈紧张。但,请不要悲观,相信会有更多的人能用理性的眼光来看待医患关系。
医患关系真如想象中的如此紧张?难道医生不应是每个病人的“白衣英雄”“白衣天使”么?医患关系本是一种和谐、友好的关系,医生与病人携手共同战胜病魔的情怀也充满了正能量。可如今,医患关系是如何变得相互提防、剑拔弩张了?
的确,是极少数无良医生导致了医患关系开始破裂。医生本是一份高尚的职业,而无良医生使得这份职业蒙上了污点,也从此使部分人对医生开始持怀疑态度:“医生真的真心帮我治病吗?”“他会不会误我?”“他会不会为了谋私利故意开一些无效药?”……当无良医生被陆续曝光后,医患问题也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但个体并不能代表整体。并不能因为只听说过黑天鹅,便说天底下的天鹅都是黑的。同理,若因此说天下医生皆无良,那可真太冤枉那些尽职敬业的好医生了。
网络时代的来临,一些新媒体为了搏人眼球,增加阅读量,对事实的报道也往往夸大其词,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医患关系的紧张程度,使得人们对此的偏见更加严重。这样以后,病人战胜病魔的决心便动摇了,因为他们开始不能完全信任与他们并肩作战的“白衣战士们”。同样,医生也不能全身心投入“战斗”之中,他们救死扶伤的一腔热血可能被现实的打击后消磨殆尽,如此便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如此,理性对待医患关系也就显得更加重要了。
舆论导向也是导致公众易发现偏见的原因之一。藏匿于黑暗之中的键盘侠将负能量宣泄在网络上,把恶意揣测当作乐趣,将恶言作为匕首,一刀刀地破坏美好。从网络上的弹幕就可以很清楚地看出这一点。恶毒言论不应该误导人们,这也应当提醒相关运营单位在追求言论自由方面的同时要有底线与红线,言论自由不等于随意“阴谋论”,不等于恶意猜测。
对世界怀以善良,世界也将善良待你。愿我们理性地看待医患关系。白衣战士也需要盔甲,而一道信任的目光,恰是他们最强大的护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