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几天前,我看着手机屏上触目惊心的成绩,手忍不住颤抖,手机险些掉在地板上。我失神地望着前方忙活着做饭的母亲,最终低下头苦笑。我静静地走向她,把成绩递给她。她摇了摇头,什么也没说,但眼底的失望早已把什么都说尽了。
夜晚,月华如水。我站在窗边,跟父亲抱怨生活以及学业的不如意,电话那头的他静静地听着他如麻雀般聒躁的女儿的唉声连连。末了,只轻轻地吐出一句话:
“当能力配不上野心时,就该静下心来学习。”
电话这头的我愣了愣,仿佛被按上了消音键。父亲的话虽轻似羽毛,却沉重地落进了我的心里。
今日,雨丝连连。开完家长会后,母亲牵着我的手,撑一把小伞,说:“走吧,回家我给你熬螃蟹粥,我托人从老家带来的。”我低着头,有些感动又有些愧疚。不经意间瞥见那把伞完完全全地罩在我的头上,母亲的肩膀早已湿成一片。我的眼睛顿时有些涩,喉咙似被什么堵住,发不出声。
回到家中,母亲忙着熬粥。她先把张牙舞爪的螃蟹按住,刀起刀落间,螃蟹被切成两半,紧接着把螃蟹和米丢进锅里炒熟。空气中顿时氤氲着水汽和螃蟹的香味。接着她把米连同螃蟹一同倒进水里。母亲静静地倚在墙上等待着,拿捏着时间,待浓郁的米蟹香再度闯入鼻中时,她走到灶前,打开锅盖,一边拿着勺子不断搅拌一边对我说:“熬粥的过程急不得,时间要掐准,添加配料的处理程序也有讲究,当火候刚好时,这时熬出的米才会更糯更香些。有的人急于品尝,忽略了火候和时间,煮出来的米自然就涩而无味。呐,好了,快尝尝吧。”
我似乎明白了什么,轻轻地舀一勺粥放入嘴中,竟是甜得溢满心尖。
“熟粥未凉。”母亲缓缓开口,尾音带着些许笑意。
对,熟粥未凉。静下心,我仿佛看见不远处的一方天地突然亮了。
偶“像”是什么?
是床头桌前贴着的巨幅海报,是含着眼泪吃土也要剁手的周边,是彻夜不眠活力四射的疯狂打call,也是他上场、退役时的肾上腺激素飙升和若有所失……其实绝大多数的人都有偶像,不然也会有偏爱的某些优秀的人。时至今日,“偶像”已经不再被经常挂在嘴边了,取而代之的是“男神、女神”的称呼,与之对应,曾经的“追星族”也被称为“迷弟、迷妹”。这说明了时代不断变迁,但人们永远需要一个目标,一个被叫做“偶像”的、遥远地发光的存在。
其实偶像是很神奇的存在,在岁月流逝中它的光辉不会被掩盖,反而历久弥新。很多人谈及他们的偶像,眼睛就会“�H”一下充满了光彩,就像我爸爸谈起李小龙就会忍不住丢掉稳重也要花拳绣腿展示一番;也像我妈一听见张国荣的歌就湿了眼眶,立马少女心回归;还像我的爷爷听见毛主席的诗词情不自禁情绪激昂得像毛头小子……阔别青春,阅尽沧桑的他们尚且如此,拥有无限的活力又充满无条件喜欢的能力的我们更加狂热也不足为怪了。
身边的几个闺蜜里,喜欢韩国欧巴的会对着韩剧里尖叫腿好长;迷恋霓虹小哥的会疯狂为打破次元壁的他们打电话;钟情欧美风情的舔着屏幕里的肌肉分明;关注体育健儿的会为他们熬夜到凌晨只为不错过他们的每一场比赛……人会老去,但“偶像”不会老去,这些全心全意不计回报去热爱一个人的岁月正因为有这样去追求去信仰去爱慕的偶像,而动人、而美好。
而细细想来,我们谈到偶像时,骄傲地献宝似的在形容他们的第一句话常常都是“他们长得真的可好看了……”很少有人会开口就说“我家偶像可是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这其实不奇怪,人会本能地选择亲近外表出众的人,而高颜值也的确是吸粉必备条件。古人有云:“食色性也。”今人也说:“颜即正义。”外貌的惊艳的确有利于他们的成功。但偶像难的在于拥有始于颜值、终于人品的人格魅力。很多明星善于利用他们的人气弘扬正气,例如易烊千玺成为禁烟大使呼吁大众对烟草说不;张艺兴“中国一点都不能少”的头像理直气壮地告诉世界中国青年所自豪的爱国情怀;艾玛斯通在被狗仔偷拍影响日常生活时不怒反而决定以环保宣言挡脸,转移焦点,让更多人关注生态环境……这样的偶像,才会常驻人们心中。
我听过最美好的偶像与粉丝的故事,是一个粉丝为了让自己配得上她喜欢已久的偶像,改掉她的陋习,一心一意争取成为更强大的人,最后她功成名就去看他的演唱会,在第一排看着舞台上的“偶像”心满意足。其实,她的励志也让自己成为了许多人的“偶像”。这个故事的美好在于它的正能量:因为喜欢上优秀的人而使自己变得更加优秀,证明了偶像可以是天是地,也可以是目标是动力!
希望有一天我们谈起曾经的偶像时可以骄傲仰着头像最勇敢的那时的自己,可以扬着嘴角告诉“偶像”们:
“喜欢你让我变成更好的自己,谢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