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妈妈+妹妹+弟弟+我=一家人。
我的爸爸眼睛小,皮肤不是很白,是带有黄色的皮肤。爸爸在北京上班,爸爸上次从北京回来的时候,坐的火车。爸爸在火车上看完了一本书。爸爸看书的速度很快,爸爸对我的学习很关注,给我们一打电话,就问我学的怎么样,爸爸在家很唠叨,只要爸爸看见我玩,就说:“你怎么不去看书。”我就乖乖的放下玩耍的时间,去看书去了。有时候,爸爸会让我读给他听,有的地方我读错了,爸爸都知道,不知道为什么,爸爸没有拿书,却知道我哪读错了。爸爸很能唠叨,如果我哪一点没有做好,爸爸就用别人来和我作比较,就把我说一顿,我感觉我不像是爸爸的女儿,而爸爸作比较的那个人才是他的闺女,我总是这么感觉。
我的妈妈很辛苦,现在我上初中了,家里的活儿都由妈妈做,妈妈很辛苦,妈妈有时候没活儿干就会看书,我发现妈妈变成了另外一个妈妈,以前的妈妈是不会看书的,可妈妈现在开始看书了,我感觉很惊讶。妈妈的皮肤有些暗,妈妈现在比以前胖了,妈妈一天到晚,在家里打扫卧室、扫地、洗衣服、做饭、洗碗、拖地……一直忙不停。
我的妹妹带有一种女汉子气势,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说妹妹的头发是黄的,她的眼睛比我的大,妹妹很活泼,很开朗、一天到晚不停地打扮,要换好几身衣服。
我的弟弟很喜欢看书,很喜欢学数学,爱做算术题,人很聪明,也长得挺帅气的,我有一个聪明可爱的弟弟,我真的很开心。
爸爸+妈妈+妹妹+弟弟=一家人中的一部分,这为什么不等于一家人,而等于一家人中的一部分呢?是因为还缺我。
我的爱好有很多,就比如:打篮球、唱歌、玩游戏(我说的玩游戏指的是和同学们一起玩),我还很喜欢看书,我还喜欢……
这就是我的家人们,我们是一家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遇到困难一起面对。
我们是一家人。
“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这个朴素而又生动的比喻告诉我们,人生有怎样的开始,就有怎样的结束。古人云: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合抱之木,生于毫末。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文明的传承者。而我们青少年价值观的形成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犹如我们穿衣服扣扣子——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其余的扣子都会扣错。因此,我们要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扣好“第一粒扣子”,就等于打好了人生的基石,否则,就可能“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最近有一则新闻刷爆朋友圈——外卖小哥雷海为在《中国诗词大会》的总决赛上,战胜北大才子彭敏,一举夺冠。
其实,雷海为和其他外卖小哥并没有什么不同,白天,他兢兢业业送快递;下班后,别的同事躺在床上刷快手、看直播、打游戏时,他就静下来读诗词。晚上学习,白天复习,有时忘记了,就在送快递等红灯时赶紧掏出手机查一查记下来。无论在哪里,他的衣服口袋里总揣着一本《唐诗三百首》,他现在有800多首的诗词储备量。
每个人都有目标,都有梦想,都有自己或大或小的野心。但是真正能够使梦想开花结果的,一定是行动。不要轻视行动的力量。我们时常会看到这样一种现象:接受过相同的教育,步入社会时人生的轨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的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做出业绩;有的纸醉金迷,成为党和人民的罪人。看看那些手戴镣铐的贪官污吏,误入歧途的职场精英,哪个不是一开始就没有控制住自己的欲望,拿了不该拿的钱,走了不该走的路,结果坠入黑暗。这就是人生的价值观不同所造成的,这也是人生第一粒扣子,该如何扣的问题。
我作为一名小学生,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努力学习。我很喜欢《论语》中的这句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古话正是照应了我们现在的学习状态,不能把学习当做是一种负担,要以学习为乐,这样才能实现高效、快乐的学习。我们应该要热爱学习,人为什么能站在食物链的顶端呢?就是因为人会学习,会适应不同的环境。人的大脑在学习过程中会不断地壮大自己,不断强化自己,从而净化自己。
心之所向,行之所至。明确自己的方向和目标,紧紧盯住前方,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里提到: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我们做的每一件事,不仅仅决定于我们的未来,也关系到祖国的未来,因此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非常重要!同时也应成为每个人成长的座右铭!
“不禁一番彻骨寒,哪得梅花扑鼻香”。让我们从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做起,在人生的旅途上迈出最精彩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