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网

月是故乡明作文800字

admin 初三作文 2023-09-21 121

天涯共明月,每当望着那轮皎洁的月,故乡的影子也渐近,清晰,占据她的全部视野。

中秋,裹挟着桂花的香气,款款而至。傍晚时分,天色暗了,室内却灯火通明,欢声笑语间充满了团圆的喜庆。

晚饭后,我悠闲地踱到卧室,哥哥弟弟正在热火朝天地打游戏。正欲坐下,姥姥端着一碟子瓜果月饼,推开门,用她极洪亮的嗓门喊了声:“走,拜月去。”

不满与厌恶从心中徒生,仿佛一片挥散不去的阴云。哥哥和弟弟狠狠地丢下手机,从床上蹦下来。嘴里不停念叨着,可也只能乖乖跟到阳台上去。

此时窗外,一片乌云正在啃噬月的一角,圆圆的月豁了一个大口子。姥姥小心地放下瓜果,切碎了她家乡特有的一种月饼。那是一种比普通月饼两倍大的月饼,金黄明亮,香气扑鼻,正如一轮明月。姥姥抬头望月,发现月已被乌云吞食了一半,一丝失望从眼角流淌过去,化作一声叹息从咽喉幽幽散去。

拜月,就是盛上瓜果月饼,静静地望着月。身旁的哥哥弟弟一遍又一遍地看表,我用左脚与右脚打架,只有姥姥,虔诚地望月。忽然,我听见她苍老的声音响起:“还是我们老家的月,又大又圆又亮。”我望向姥姥,她用浑浊的眸子照亮天上因乌云遮掩而暗淡无光的月,干瘪的嘴唇扇动着,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在和月亮聊天:“以前在村里的时候啊,孩子们还小,每过中秋节,月亮把院子都照得亮堂堂的。拜月的时候,老三最爱乱跑,还偷吃月饼呢。”她又叹了口气,我听见身后哥哥弟弟静了下来。姥姥的眼睛里,分明淌出了一条思念的小溪,流向那明朗的月里。我仿佛也能想象到,在一个宁静的小院子里,一个日夜操劳的女人,带着几个孩子,充满喜悦地望着天边的月。那月很大很圆很亮,用银白色的光,点燃了女人眼睛里的幸福,化成一朵温暖的火焰。现在年华已逝,那干瘪粗糙的双手再也握不住故乡的月光。

我忽然明白,姥姥拜月,只是为了通过这轮月看见自己故乡的影子,渴望再次碰触故乡清甜的月光。故乡的月,已在她心中扎下太深太深的根,留下了没有什么可以比过的明亮月光。

我转过身,开了口:“明年中秋,我们回家过吧。”她看向我,充满惊喜,眸子里映着故乡。

月是故乡明。她望着皎洁的月,极力地追寻故乡,只是渴望回到那片土地上,那让她魂牵梦绕的地方,再赏那轮明亮的圆月。

催春的雨,引得山茶流红,麦苗铺绿,湖色空蒙。湖岸的艾叶被浇出一片嫩绿,散发着清雅的香气,丝丝缕缕,勾起了那段儿时的回忆。

年幼的我跟在奶奶身后,向湖岸的那片绿走去。走过片片迎春,丛丛芦苇。高高挂起的渔网沾满了晨露,折射出细碎的光芒。

奶奶弯下腰,埋身那片艾绿。微抬着的右臂拂过梢头,采下那片片泛黄的艾芽。她的头低垂着,双唇轻张,低声喃喃。苍蓝的天空下,犹如一场神圣的祭祀。我学着奶奶的样子,摘下一片艾叶的芽尖,放进嘴中,清冷的味道泛着丝丝苦,回味时,又带着淡淡的甜。抬头,奶奶又走出几步,我急忙跟上,任由艾尖的露水打湿了单衣。

沿着当年的田间小路,我又回到了老屋。

一切如旧,泥垒的墙、泥烧的瓦、泥砌的灶……南墙上,在树枝搭的窗棂与木板拼的门楣上方,是陈年的菖蒲与艾条。抵到墙角的石磨上,一层淡淡的浮尘,镌刻出道道时光的无情。我仿佛又听到石磨“吱呀”转动的声音,眼前是奶奶磨面的身影,一如昔年。

“磨啊,要慢慢推,磨出来的粉,才细、才匀。”奶奶双手攥着磨拐,一步步、一圈圈踏在石磨周的磨道上。石磨每转动一周,我就掂起脚尖,往磨眼里添一小瓢碎米粒,看它在在慢慢凹下去。石磨一圈又一圈推过,洁白的、细密的米粉落满磨盘。我也掂起脚,努力想推石磨,却纹丝不动。我急得额头冒汗,奶奶摸摸我的头,说:“乖囡,不急,长大了,就推得动了。”我只好去看奶奶做艾饼。带着水珠的艾叶与洁白的米粉交融碰撞,团成一个个球,轻轻压成各异的饼,贴在泥灶上,最终,在火中升华。再开灶,热气带着那艾的清香,面的甜美,飘满村落,漾起阵阵涟漪。我和奶奶一起,笑着捧着艾饼。

我走到石磨旁,像奶奶当年那样弯下腰,慢慢推起磨。半圈,便撞上了那铁青着脸的墙。磨盘中也不再是洁白的米粉,只有飞扬的浮尘。“奶奶,我推得动石磨了,你在哪?”“乖囡……”我猛地回头,只见屋口的布帘被风吹起。原来,耳畔只有风声。

我本以为时间会抹去一切,往事会随风飘散。但其实,时光是最好的酿酒师,微品一口,便已泪流满面。透过层层泪光,我看见奶奶倚在门边,微笑着向我走来。原来,你就在时光深处,默默陪伴,从未离开。

再转身,我最后一眼望向那个石磨,奶奶的话仿佛又响在耳畔:“磨啊,要慢慢推……”我顿了顿,抬腿迈出了木门。“奶奶,我会带着你的信念,一直走下去。”

仰望天空,一如曾经的苍蓝,从未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