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以为一切都很简单,特别是数学试卷。小学,当我做完了还会余下大把时间,初中开始,虽不如以往,却也能较快地写完,我觉得,它难不倒我的!
改变了……在那个寂静的夜晚,在那个宽敞的大教室,看见一张张桌子,一支支笔,我自认为下笔如有神。
我不记得所用的时间,我不知道日期,也不记得人物,也记不清具体的细节,可以肯定的是,有着这么一回事。
坐定,动笔,正面很快做完了,虽然最后几大项有些难度,却阻挡不了我过关斩将的步伐,我像一个勇士,与试题作斗争,然而,我迎来了人生第一道坎儿,最后一题,我开始冒汗了,因为我好紧张啊!
我忐忑……我惊慌……
四下看了看,他们正认真地解着习题,老师依旧静静地徘徊着,巡视者。我的自信仿佛受到了极大的摧残,一直以来,以往一切都很简单,可是现在,呵!
原来,没有那么简单,我依旧和那一题杠着,我相信这世上虽有难解之题,却无无解之关!我想通了,有些开心。我知道,考试之时分不得太多心,因此,我又一次认真地解起题来。
结束了,在时间到的前一刻,我仿佛放下了什么沉重的包袱,我解出来了,有些心有余悸。
在放学回宿舍的路上,依旧听见某某某谈论着今天的测验成绩,一会儿是一句“好难啊!”又是一句“还行”……诸如此类。
我独自漫步在大道上,在沉吟,在思考,在归纳……
所有的一切,依旧像过去一样简单吗?我想,不是的。随着见识的增长,能力的提升,我惊奇地发现:
原来,没有那么简单!
科技与人,终将握手言和,像一对阴阳鱼,水乳交融。赫尔曼·黑塞曾说,“在一切对立与矛盾都告消融之处,即是涅磐。”
人类擅长惊恐。从第一部科幻小说《弗兰克斯坦》腐尸烂肉的重生,到如今“人类正在被人工智能这一新物种赶尽杀绝”的谣言,我们面对新兴科技的第一反应永远是异己排外的。本能地,我们认为自己被侵占了生存空间;本能地,曾经的西班牙皇室贵妇勒令把火车车头全部卸掉,换成马拉车厢。
这种惊恐并非没有缘由。科技确实曾挤占我们的生活空间。伦敦工业革命时期,工人被迫下岗,赈济站门前常队如长龙。但从另一面看,人类主观意识也曾侵占了不少科技发展的空间。自不必提前启蒙运动时代多少支持格物致知的勇士用肉体浸着火光,中国明清二代闭上眼做翰墨文章,任由万里疆域上的科技之火苗在贫病交加中奄奄一息。
黑与白的平衡点,握手言和的契机,究竟在哪里?
是每个人都伸出手来,不沦陷在“高翻会计全部下岗”的恐慌中,而是理解科技,了解科技。前些日,外国科学家利用胚胎干细胞技术构建人工心脏并尝试植入患者体内的经历被拍成科教片上映,许多我身边的人纷纷皱起眉头。试问科技若没有受众,从不被理解,它又怎么可能使众人获益?别皱着眉,深吸一口气,在心中诵读几遍郭沫若的《天狗》。
是各国家与社会组织联手共战。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互联网的报告中曾说,中国要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科技与人类产生巨大分歧,甚至对人类造成危害,很大程度上还是人心不齐,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倾轧。我们耳熟能详的“基因武器”,“核战场”,表面看都是科技之过,实则哪件不是“人祸”?面对科技,只有把我们整个视为“本是同根生”的命运共同体,伸出一只共同的友善之手,科技才会友善地俯首贴耳。若各怀异心,各自对这只巨犬上下其手肆意妄为,它可是会咬人的。
人类与科技的握手言和,是历史每一步发展的必然。消除偏见,理性认识,上下一心,以爱互感,这两只手就必然能有力相握,肌肤相亲。毕竟,不论人类还是科技,都是自然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