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归隐田园后陶渊明的“闲”;“调素琴,阅金经。”这是贬谪金陵时刘禹锡的“闲”;“月色入户,欣然起行。”这是夜游承天寺的苏轼的“闲”。在为学业而忙碌时,我也曾有过偷闲的心思,那是我的“修身之道”。
夏日,炙热的天气让人烦躁不已。空气中的热浪时不时地朝我扑面而来,那逾叫逾旺的蝉鸣声,简直让人难以忍受。教室里,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火药味的竞争气息,让我感到压抑和焦灼。
终于,放学了。千等万等等的就是这一时刻。我背起书包,就头也不回,马不停蹄地朝着我家进发。
我家后边有一片小树林,里面有一间荒废的小木屋,现在几乎没人去小树林。不过,我却是光顾那里的常客。每每放学,我都在那里逗留一会儿。
荒废的小屋,虽经历时间的洪流。变得“风尘仆仆”,但只经我一着手。就变成了我的“偷闲屋”。这间荒废的小木屋,渐渐的有了生机。旧的茶具,经我一补,变得完好如初。家里不大用的茶叶,都给我拿来当偷闲的工具。
从晾巾台上,拿一叠毛巾。热水壶去接水,烧水,再用热水将茶杯滤一下,再泡我爱喝的乌龙茶,沏一碗茶。擦一身汗,泡着一双疲劳的脚。再在泡脚水中放一点菊花。让菊花的清凉渗入到脚中,啊!那是多么惬意啊!我洗去了一身的疲倦,享受着那忙中的一点闲。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品着茶,泡着脚,聆听蝉的演唱。似乎变得比刚才更悦耳的呢,看着看着窗外那郁郁葱葱的树林。我不禁看得入了迷。
不知过了多久,直到一声蛙叫,将我拉回现实。“两个杯子碰撞,是梦破碎的声音。”我不禁喃喃自语。闲与忙看似对立,实则相互依存。如果没有忙就不会有闲,忙中偷点闲并不是件坏事。反之过度的闲必会带来不良的影响。
“忙里偷得一点闲。”闲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了乐趣。闲,令我向往。忙里偷闲,也是一种乐趣。
在农村,别人家的老奶奶应该都过着悠闲的生活:坐着藤椅、晒着太阳、成群结伴的聊聊天、喝喝茶……但我总觉得我的奶奶“很忙很忙”,一天24小时对于她来说好像都不够用!
奶奶每天早上六点钟起来上班,晚上六点钟才能回来,这12小时的工作如果让青壮年去做都会觉得累。到家后按理说还不赶紧来个“葛优瘫”、“贵妃卧”或者干脆吃饱喝足睡大觉吗?不不不,我奶奶回来后只要一吃完晚饭,马上就开始了“垒长城”的“宏伟事业”——打麻将。一直到晚上九点多钟,她的牌友们都走了,她依然不休息,精力充沛的再追电视剧,这一追就能追到11点多钟,有时候甚至还能追到凌晨。这一天天的,我都替她累得慌,快赶上国务院总理了。
而且,我的奶奶使用的是智能手机,人家追剧就是在手机上追的,她的手机上我知道的视频软件几乎都有,什么爱奇艺呀、优酷呀、腾讯呀,一应俱全,有的上面还登有VIP呢。
有一次,我疑惑地问奶奶:“奶奶,你一天上班12个小时,晚上还要打牌、睡觉,哪有那么多时间看电视剧呀?花那么多钱充VIP,不觉得可惜吗?”正穿上戏服,扮上角儿准备开唱的奶奶却对我说:“挣钱干嘛用的?你说瞧个电视剧瞧半半儿,不让看了,着急不着急!我还不花钱图一让自己个高兴呀!”说着用手一捋她头上的顶戴花翎,小腰一插,杏眼一睁,嘴里打着节奏“锵锵锵”的,又唱戏去了。您瞧,这老太太思想有多时髦!
这不,今天我和同学进城去玩儿,奶奶知道了非让我给她买口红和眉笔,还有梳头发用的皮套。并且特意嘱咐我,买皮套不能买只有一个黑圈的,上面要有装饰才行。口红还指定了色号。哎呀,我追赶潮流的奶奶呀!好吧,只要她老人家高兴,我就给她买!
有时候,我觉得奶奶一点儿都不像六十多岁的人,好像跟我们一个年龄段似的,和我们有很多共同语言。比如:“哎,孙女,听说《微微一笑》要出第二部了,我可待见里面那个杨洋了,长得真俊!”“您怎么知道的?”“手机新闻上说的呀。”“哦……”好吧,我承认我OUT了。我亲爱的奶奶,简直和我“零代沟”呀!
这就我是我时髦的奶奶,思想前卫,潇洒乐观,永远都有一颗追求时尚的心!
在这里,我祝您老人家越来越美丽!越来越可爱!越来越年轻!越来越快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