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妈口中描述的童年是这样的:打麦场是他们的乐园,放学后,假期里,打麦场上热闹非凡。一群女孩子在麦垛边练习倒立,地下铺着厚厚的麦秸,绝不怕摔着,一遍一遍的练,练得头发乱了,衣服脏了,头上身上粘着麦秸屑,一个个灰头土脸的……慢慢的,都练就了一身的“绝技”。男孩子玩陀螺,玩木头人,捉迷藏……天黑了,大人站在村后扯着嗓子一喊,陆陆续续的就回家了,回家的路上还有激烈的谈论,谁输了,谁赢了,谁和谁玩恼了……
暑假里,妈妈的主要任务就是给她舅舅家去看瓜。妈妈是这样描述的:在河边有一个简易的瓜棚,棚子旁边有一棵巨大的柳树,舅舅舅妈去卖瓜了,她带着表弟妹坐在瓜棚里玩游戏。渴了饿了就去地里找个瓜,困了就睡一觉。妈妈的姥姥会在半下午的时候迈着小脚去给她们送一次饭。每当妈妈说这些的时候,我的眼前都好像展开了一幅美丽的图画。
我的童年没有爸妈那种田园诗般的自由,但是同样的幸福快乐。在家写完作业,爸妈陪我下下棋,玩玩彩泥,要不陪我练练舞蹈的基本功……节假日,爸妈经常带我出去玩,我去过美丽辽阔的青藏高原,看过波澜壮阔的大海,攀登过巍峨险峻的高山……在不同的季节,带我去看不同的风景,增长了我的见识,锻炼了我的意志。
有时我会去姥姥家待一段时间,虽然没有了打麦场,但是有大坑,坑里有许多大树。有很多的孩子在那里做游戏,我有时玩的也忘了回家。夏天的傍晚还能捉知了,冬天能在那里打雪仗。
我有很要好的伙伴,在学校里,我们一起学习,互帮互助,说些悄悄话,一起做游戏。有时我们会约在一起,去踏青,去游戏。
我每天过的都很充实,很快乐。我和爸妈有不一样的童年,但拥有同样的幸福快乐。
孔子说:“活到老,学到老。”在短短几十载的人生河流中,生活是春秋季的流水,既没有潮汛又不会结冰,水流永远是那么平淡。学习便是水面上那一点点的波光,在光的点缀下,平淡的流水才会有一番不一样的韵味。这点点星光将会伴流水到它的尽头,历经漫长岁月。
在平淡中寻找光亮,即在生活中学习,若要描述生活与学习的关系呢,我觉得是“生活⊇学习”,学习是生活的子集,生活包含了学习。法布尔作为家喻户晓的生物学家,不仅仅因为他写了《昆虫记》,更因为他有一双发现生活之美的眼睛。设想一下,若法布尔足不出户,只研究前人留下的那些文献,那么他会成功吗?当然不会。法布尔正是因为在生活中注意到了这些小昆虫,才开启了对昆虫世界的探索。假若我们只在课上听老师讲,只读课文,而不将它们与生活结合起来,那么最后我们是不会获得什么的。就像一个画家只画书上的画儿,按原有的规矩,框住自己的画笔,那么它的线条会是不自然的,画出的事物也是没有灵魂的。在生活中学习,让光亮铺满平淡的河流。
只在乎光亮将会刺伤眼睛。要知道学习虽重要,但学习不等于生活。许多人忘记了童年时的欢乐和生活的美好,只一头扎在学习的海洋,总有一天他们会被淹死。龚自珍被称为怪人,是因为他不注重自己的生活,经常只顾学习而厌恶清洗自己。爱因斯坦这个响亮世界的人物,一年中的睡眠竟不超过几十个小时。人生才几十载,有许多埋藏在河流底部的美好等待我们去发掘。生活之河中并不是只有那光亮才是难能可贵的,其实溪水很甘甜,鱼儿很欢脱。平淡中的光亮里蕴藏着智慧。若要解释这句话的意思,我觉得应该是“”生活∩学习=智慧”。用数学的方法讲,是生活与学习的交集是智慧。
只有生活与学习结合起来,才能生成智慧,不然我们现在可能还处在原始社会。人类之所以能成功的活到现在,并成为最智慧的高等生物,是因为我们有一双能发现光亮的眼睛。我们的祖先正是在生活中发现钻木能取火,发现文字、语言可以沟通双方的思想。学习基于生活,只有将火与木结合,才能发现火是怎样形成的。其实那些所谓的高深的大道理,也都是在生活的基础上加以探索和思考,才能总结出来的。只有生活与学习间发生化学反应,才能生成智慧的结晶。
学习点缀在生活上,相当于光亮点缀在平淡的流水上,奶油点缀在蛋糕上,学习与生活密不可分。只有在平淡中寻找光亮,才能让平淡的春秋季流水,变得光辉且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