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网

特殊的经历作文700字

admin 初二作文 2023-09-21 111

难忘的学农生活早已结束,在这短短一周内,我也曾有过不少令人或喜或悲的特殊经历,最特殊也最使我记忆深刻的莫过于剥花生事件了。

剥花生看起来就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但对于我来说却是一次十分特殊的经历。我总觉得这应该是女生干的活儿,不过由于小组里男女比例十分不协调,看起来最瘦弱的我只得去剥花生了。

剥花生听起来挺容易的,但实际行动起来却也不轻松!由于生花生比熟花生的壳硬得多,壳与粒之间也并无多少空间,所以能直接按开的花生壳少之又少。才短短几分钟下来,我的指甲早已变得酸痛使不出一点儿力气。过了一会儿,我干脆直接口手并用,但出于花生壳并不怎么干净的事实,我只得放弃这个简单而又粗暴的方法。

又继续干了会儿,我发现自己的指甲竟然有点儿裂缝了。于是,赶紧停下休息,心里不住地抱怨着:这剥花生怎么感觉比男生刨土、挖坑还辛苦呢?就在这时,我发现同组一个女生一刻不停地在那里剥花生,好像有用也用不完的力气一样。我好奇地问她:“你怎么还在剥?手不疼吗?”她“嘿嘿”一笑,说:“山人自有妙计。你以为谁都像你一样只会用力气干活啊?”说罢,只见她拿起两个花生,用力往旁边的铁柱上一按,只见花生壳瞬间就裂开了一条缝。我突然间瞪大了眼睛,心里暗叹道:竟然还有这种方法啊,真是太神奇了!随即我也效仿这种方法,拿起两个花生,用力往旁边铁柱上一按,没想到用力太猛,里面的花生仁竟然有些瘪了。我立马调整自己的力度,拿起花生,稍稍用力按向铁柱,花生壳瞬间就裂开了一条缝。我顺着缝隙轻轻一掰,花生壳就脱落了。这种方法果然是又省力又快捷!不一会儿,我就把小半盆花生剥完了。

剥花生是一项既考验耐心又考验智慧的工作,这次特殊的经历让我明白了凡事都要好好动脑子,用巧劲儿。剥花生如此,学习何尝不也这样呢?

《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生活中有许多值得我们仔细琢磨的事物。

两年前,我开始学习演奏古琴。古琴是汉族的一种古老乐器,位列“四艺”之首。古琴虽然只有七根弦,可弹奏出来的乐曲音调,却能千变万化,着实让我摸不着门道。

一天,我新学了一首《阳关三叠》。所谓“西出阳关无故人”,这确实是一曲离歌。我听老师讲解了指法,苦练后终于能流利地弹奏了。可老师听后却道:“你这曲子真不像送别时弹的,倒像是欢庆节日时的曲子。你呀,好好琢磨琢磨曲意!可以想想那些送别的诗!”

听后,我伏在琴上,指尖轻扣着琴面,细细思索,“唔……《赠汪伦》、《别董大》、《阳关三叠》都讲的是送别,可送别又有很多种,有‘不及汪伦送我情’的深情,有‘天下谁人不识君’的劝慰,还有‘劝君更尽一杯酒’的牵挂。要把它们都融进一首曲子中还真难!”我抓狂地自言自语。

静下来,我又想起了小学毕业时,当时我的心情好像开始时是不舍,后来是感动,最后却变成了豁达和期盼。如此这般细细体会,慢慢琢磨,我似懂非懂,决定拿琴上手一试。

我先将开始时的几个音弹得轻缓,中间部分激烈昂扬,结尾又再度慢下来。可顺下来后,却觉得无比生硬、僵涩。嗯,不好,再换!我琢磨思考一番,又开始演奏,觉得不对便再改。几番下来,指尖已被琴弦磨得生疼——古琴不似筝一般,而是直接用手弹的。嗯,不好,再换。最后,经过多次修改,我找到了一个满意的版本。我先弹得稍快,如友人对酌畅饮;然后几个和弦激昂无比,却停顿明显,像友人借着醉意哽咽地互诉依依惜别之情;后面节奏减慢,仿佛一人遥望着朋友乘的小舟渐渐远去,过了千山,最后消失在地平线上。老师听了我的弹奏,也称赞不已。

是的,凡事都值得我们仔细琢磨,才可能有一个令自己满意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