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网

我爱家乡的秦腔作文600字

admin 五年级作文 2023-09-21 115

我,是一个地道的关中人。

在我长大的这片土地上,集聚了古老的文明,从而诞生出了各种各样代表关中的民俗文化,但是,令我最热爱的,便是秦腔。我忘不了我看过的那场秦腔。

锵!

锣鼓和音乐一起响,表演就开始慢慢进入高潮,此时人群也慢慢停止了喧嚣。

不管是像我一样的观众,还是台上的演员,在骨子里都流的是最质朴、最热爱自己家乡的血液,都对自己家乡的民俗最热爱,也最懂、最了解它们。

秦腔表演开始了!乐手们所使用的乐器,都是类似像砖块、板凳、胡琴等乐器,也许这些乐器并不是特别好看,但是,绝对用不得钢琴一类的西洋乐器——它们的乐音如水,小巧,与关中人,关中秦腔的粗犷,豪放丝毫不匹配。这是关中人天生的品格。吹拉弹打,是民族延续几千年的一种文化,是丢不得的,可是如今秦腔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危险,我的心中不由产生了一丝悲凉。

台上的歌手正忘情的“吼叫”,与此同时,还有配合默契的乐手为他演奏,这振奋的声音响彻了天际。他们的表演引人入胜,让人身临其境。他们如痴如醉的表演,让每一个关中人都能引起共鸣——自己故乡的乡音啊!

唢呐声、锣鼓声,交织在一起,演绎着最热烈豪放,响彻在八百里秦川的生命的脉动。

表演即将结束,而我呢,也感慨万千:这不仅仅是一次秦腔展示,更是为传承中华文明瑰宝的行为啊——这毕竟是关中自己的文化,让我怎能不对它进行称赞呢?

锵!

随着最后一声锣鼓声的结束,这次表演结束了。

仅剩下的,便是绕梁的余音,久久在耳边回荡。

人们似乎全然沉醉在其中了,愣了一下,才报以热烈的掌声。

精彩的表演拉近了生在关中的我和这古老关中戏曲的距离,更增加了我对秦腔的喜爱。

我爱这家乡的秦腔,但随之到来的,是我对我脚下这片土地深沉的爱。

如果有人问我,你爱你的家乡吗?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那是当然的!”

2019年6月1日,清晨,天空阴沉沉的,可是我们的热情一点也不减,因为今天大伙要去同安玉龙农庄,进行一场别开生面的野炊活动。

大家先在小区集合,然后分头去买菜,出发了,沿着崎岖的山路,顶着蒙蒙细雨,我们到达目的地后,开始了准备工作。大家先备菜,把菜切好,我今天要做芦笋炒火腿,我先把芦笋洗的干干净净的,放在砧板上,小心翼翼地切成一小段,由于经验不是很丰富,有长有短,然后我又把火腿切成一小片一小片的。终于轮到我大展身手的时候了,首先我在锅里倒上一点油,把几块肥肉放到锅里去炒,接着我把芦笋和火腿倒到锅里,拿铲子一直翻炒,好怕它烧焦,心里很紧张,又怕被油溅到,菜在里面翻滚的,时不时的传来噼里啪啦的响声。有人帮我往灶里加了柴火,火更旺了,妈妈在旁边指挥我说加糖加盐,我每样都只加一点点。我快速翻炒了几下,这时旁边有人说赶紧要烧焦了,我听了很紧张赶紧把菜装菜盘里。芦笋炒火腿上菜了,大人们纷纷试吃了我炒的菜,吃了个精光,我一看菜被秒光了,看起来我做菜很好吃。同学们个个炒了一道菜,大伙都吃得饱饱的。

这时,张尔佳妈妈提议一起去茶馆喝茶吧,然后我们小孩子叫喊着说要去钓鱼……我们来到湖面上漂浮的一个小房子里,我们先装上鱼饵把鱼竿甩进水里,可是就是迟迟等不到鱼来上钩。这时魏子旭爸爸过来开导我们说钓鱼是要有耐心,不要急躁,没有耐心那是钓不到的。这时,身旁的魏子旭同学鱼竿上的浮漂猛的往下沉,她着急的跳了起来,大叫:“老爸赶紧来,鱼儿上钩了”。他爸爸听了赶来拔刀相助,一起帮她把鱼竿往上拉。终于,鱼儿被拽上岸来,我们一看哇,一条全身通红的红尾鱼,呈现在我们面前,感觉它像一位可爱的公主,是鱼群中最漂亮的一只。

我没注意到我的鱼饵被鱼吃掉了,又重上了鱼饵,我这次把专注力都集中在浮漂上。目不转睛地盯着它,就在我有点耐烦的时候,突然浮漂猛地就往下沉了,我眼疾手快猛的往上拉,一条小小的鱼在我眼前出现了,我高兴得手舞足蹈……

快乐的时光总是容易过,一天的旅游到此结束,让我流连忘返。通过这次游玩,我学会了炒菜,学会了做任何事情要认真观察,要有耐心,有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