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月亮以它的光洁、皎白、美好、柔和、神秘,吸引了不少文人墨客,留下了无数的优美诗篇。
月亮是美好的象征。“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只有李白才能想象出像白玉盘的月亮。“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留意生活的一角一落,发现了明月照在松间,清泉“嘀嗒、嘀嗒”落在石上这幽静的美景。“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月色,为这宁静的秦河的夜晚再增了几分皎洁和静谧。
月亮是情感的寄托。“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月亮为凡人创造了约会的美好时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这是情人间的思念。“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从诗句中流露出种种对家人的思念。“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这也是诗人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雁子回时,月满西楼。”诗人从诗中表现了自己对朋友的想念和盼望朋友平安,并早些回来的心态。
月亮是永恒的代言。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江畔的人什么时候见到了明亮的月亮,江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照到人们?“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今天的人们一定没有见过古时的明月,但是古时的明月还留在今天,照着今日的人。
残月引起诗人别样的思绪。“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因月引起孤独的思情,又邀月,与影一起喝酒。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让我们心存一轮明月,照亮前行的方向,去创造和享受美好的人生。
湛蓝的天空上撒上一层黄昏的金黄色的纱,一切都是那么的寂静。
从码头吹来的一阵清风拂过脸颊,微冷,里面夹杂着一些微腥的气味,那海风的味道是那么的清新,笼罩着黄昏下的寂静。
静静的,唯一只有在厨房中翻腾的油的声音,在灯光下母亲的头发也更加显出几丝的白,在经过岁月的流逝与琐事,母亲的脸仿佛也多了几分沟壑。
生活在海岸边,每天看见的还总是一种带有黄色泥沙的,只有去别地才能看到那蓝色大海。忽逢记忆中,我与弟弟赤脚在那柔软的黄沙上散步,用那湛蓝的海水互相泼湿对方的衣服。,随后还在那傻呵呵的笑,时隔多年,我们也想在“疯”一把,彼此欣赏那湛蓝的海。
一切似乎都是那么的寂静,没有人发出一点的声音。就在前几天,父亲也说过要带我们去看海,这似乎还带着一点的小兴奋。一串手机的电话铃声打破了这个寂静,母亲奋步走过去接起了父亲的电话:“行里紧缺工作人员,总行命令我工作两个职位,这次旅行又要取消了。”说完这句话,旁边就有喧杂的声音,母亲连一句话都没说完,父亲就挂了。母亲拖着那沉重的步伐和叹息声,对我们说:“爸爸的工作太忙了,我们出不去了。”随后又是拖着那沉重的步伐回到了厨房。
一切又回归到那从前一般的宁静,弟弟的脸上显示出一种很不满的神情,但也没有说一句话。低头看到那张照片,照片里爸爸抱着我,我们背对着大海,一起享受那清凉的海风,那汹涌澎湃的海浪,那湛蓝的大海,闻着那稍带腥味却显得格外清新的海风。
那已经是以前,岁月不再,我们已经不是小孩子了,再不会享受到那样的关怀,父母更加忙碌,我们欣然接受。不能改变什么,只能表达的是一种无奈。我们已经长大,早已不是小孩子了。
抬头仰望那天空,已经全黑了,一阵清风吹过,这风是如此之清新,夹杂着一些腥味。仰望星空,一切又是如此的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