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网

是你教会了我珍惜作文1000字

admin 初一作文 2023-09-21 113

我们进入初中以来的第一次分班,来到了。

前一天晚上,班主任老师对我们说,即将要分班了。我们都知道,可是,万万没想到,今天第二节课跑完操回来,就听到邻班在传来要分班了!可是,还没等我们反应过来,上课铃就打响了,我们立刻回到了座位上。

只见英语老师慢慢走进来,脸色很不好,苍白无力。“老师,我们真的要分班了吗?”一位同学站起来问了我们所有人都想知道的问题。老师只是轻轻摇着头,拿起粉笔开始在黑板上“唰唰”地写了起来。老师写完了语法,对我们说:“孩子们,赶紧吧知识点记下来吧,我多么想把我毕生所学都给你们,可惜没机会了。我真的把你们都当做我的孩子来看。”终于,我们都被最后一句话打破了心底防线,不少女生都已经开始啜泣了而英语老师的眼眶也红红的。终于,有人打破了这可怕的氛围:“老师,一周到了,我们这次不选输的小组,而选一个人来唱歌吧!”,由于女生们还在伤感之中,于是男生们开始起哄,最后选了小娜她唱了《只是朋友》,又成功打开了女生们的泪腺。连英语老师眼里都闪着泪光。现在,我终于能体会到以前学过的一篇课文《最后一课》中主人公的感觉。每个人都在责怪自己为什么平常不好好学习呢?以前,总觉得课堂太慢,而现在又觉得时间过得好快。果然,无情的下课铃打响了。老师给我们拍完照留念,对我们说了声“孩子们再见!”就走了。看着老师离去的背影,心底一阵惆怅。

我们三班,真的要分了吗?我心里想着。“志远”三班,这个名字来自一句名言“非志存无以至高远。”可是我们还没来得及完成老师对我们的期待,就散了吗?

正当我想着,班主任进来了。我知道,这最后一节课就是黑暗前的光明。可出乎意料的是,老师居然让我们先看书。看着班里的一草一木,专属于我们的窗户、门,叫人看着那么的舒服。尤其是墙上那满满可爱的奖状,那可是我们的荣誉啊!可是很快就不专属于我们了。正当我们沉默着,班主任突然进来了,说:“赶紧收拾东西,准备分班!”接着,每个班都在移动,不给我们一丝喘息的机会。不到几分钟,新班级就分好了。我所分到的班级,以前的旧同学,已经几个抱在一起痛哭了,心里看着一阵阵难受。

有人说“失去是最好的得到。”是啊自己不也是如此吗,以前总觉得班级哪哪不好。可是真到了分班以后,才发现以前的班级多么好,同学们多么天真可爱。可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不是吗?转念一想,虽然分班了,可同学们还在同一通道,中间只隔了一层冰冷的墙。只要出门,就能看见对方了。而且,这都是为我们未来发展所做考虑的。自己已经错过了珍惜上个班的机会,这次,就好好珍惜这个班级吧。

谢谢你,分班,因为是你教会了我珍惜。

近年来,“熊孩子”一词成了网络热词。人们只要提及“熊孩子”就摇头不止。熊孩子是这么让人头疼,他究竟是怎么样炼成的呢?

有一则新闻很好地诠释了这个问题。曾有一位网友小袁在网络分享过他的经历:他的一个亲戚带孩子到她家做客,一开始这个小孩只是会到处乱跑,但小袁表达了自己的不满后,家长没有制止,反而认为小袁太较真了;第二天,这个小孩就跑到小袁的房间里,乱翻小袁的东西了。并且把小袁最爱的价值几万块钱的模型,摔成了一堆碎片。小袁当场就和亲戚要求赔偿,但那个亲戚却说“小孩子嘛,不要计较那么多。你那个不过是玩具,赔个几百元就行了,居然还要那么多钱。”后来亲戚怎么也不肯赔钱,甚至还换了联系方式不与小袁一家来往。

这则新闻告诉我们,大多数熊孩子就是在父母和长辈的溺爱纵容下惯出来的。一个熊孩子的后面往往有一个或者多个熊家长。熊家长们本身意识不到犯错就需要承认错误,并要负责到底这个问题。他们看自己孩子的眼光都是自带增白磨皮滤镜美化的。在他们的意识里,“熊”的行为代表着率真、活泼、可爱、孩子气、有气场、不吃亏。如果别人不包容自己的孩子,就是“大人跟孩子计较、不像话”。

想想我们身边,有多少熊孩子在吃饭时给你捣蛋,而父母却装作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有多少家长愤愤不平的对别人说,“我家孩子还小……你怎么能和他一般见识?”孩子小,可是作为家长的人还小吗?难道不能约束一下自己孩子的行为吗?那些真正的乖宝宝也不是一出生就自带的属性,这种教养是父母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的结果。而这些人之所以能教导好孩子,因为他们心中有别人。

如何正确的爱孩子呢?我认为爱孩子并不是一味的顺从孩子,他想要什么就给他什么。而是做到互相尊重,更要坚持自己的界限原则,只有这样孩子才能真正懂得规则的界限到底意味着什么。培养好的行为规范分明也十分重要,现在有许多家长反对体罚。但我觉得父母对于孩子的犯错一定要有适当的惩戒,否则孩子永远也记不住他所犯的错误。如果做家长的现在放弃了教育孩子的权利,以他小的名义原谅他,甚至要求别人原谅他。那么,有一天,当他走出学校,走上社会,再做出一些熊行为的时候,没有人会对他再宽容了。你的孩子,你不去教育,总有人会代替你教育他。

《论语》中有这样一句话“性相近,习相远。”可见,一个人本来如棵小树苗,最后长成什么样,得有人精心地培养,才能长成参天大树。若是一味的骄惯,一味地包容他的缺点,那无疑是纵容了坏习性。就像苗人养盅,终会反噬,那就悔之晚矣。

亲爱的家长们,在教育孩子方面,说爱容易;能正确地爱,却很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