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网

百鸟朝凤观后感1000字

admin 观后感 2023-09-21 78

寒假中,我观看了吴天明导演的作品《百鸟朝凤》。

该影片讲述了在陕西的无双镇里,吹唢呐这项民间艺术,不止于娱乐,更是用在了丧事上,以示对故者的一种人生评价——道德平庸者只吹两台,中等的吹四台,上等的吹八台,只有德高望重者才有资格吹“百鸟朝凤”。而整个无双镇,唯有焦三爷会吹这“百鸟朝凤”。

年幼的游天明成为了焦三爷众徒弟中的一员。但他肯吃苦,勤于练习,师傅更看重的、他所拥有的便是他骨子里对唢呐的喜爱和高尚的人格,因此,游天明成了唯一习得“百鸟朝凤”的接班人。但后来,随着西洋乐器的冲击到来,适逢大事,村民们越来越少的选择请唢呐班,而是选择更震撼的西洋乐队。游天明不愿唢呐就此没落,进行了一系列的斗争……影片结尾,云天明成功申遗,成为了唢呐非遗继承人。

这部影片给我的震撼与感动,绝不仅限于其画面的宽阔、人物内心的细腻、背景音乐的穿透力,而是在于他的思想主旨: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当今世界,是一个文化多样性的世界。文化多样性,带来的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四面八方的外来文化,不断冲击世界甚至改变着中国传统文化。从欢乐圣诞节到情人节,西方节日在中国越来越火,而传统的中国节日却渐行渐远。尤其是商家更是津津乐道,特别是圣诞节,无论大街小巷,热闹程度,有增无减;中国传统节日日渐清淡,端午重阳元宵,越来越不被重视,在电影院,美国大片、日本动漫成了众多观众的选择,国产片却常被冠以“烂片”的称号……

对此,我们要做的是保护与继承。可以改变的是文化的内容,但不可以改变文化的精髓。影片中,年迈且患有肺痨的焦三爷为演奏百鸟朝凤,一口鲜血喷出,这是对艺术的坚守,更是对文化的献身!正如焦三爷所言:“这秦川大地,不能没有唢呐!”我们传承的文化,是随着血液继承下来的一种品质。回看当今,各种以传统文化为题材的影片、节目譬如《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等不断推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目日渐增多;越来越多的年轻一代开始了对传统文化的探索学习……“只有把唢呐吹到骨头缝的人,才能拼了命把这活儿保住,传下去!”只要我们拥有继承的热情与坚定的信念,相信传统的种子定会在天朝大地上永远生根发芽!

影片到最后,在师傅焦三爷坟前,游天明满怀悲痛地奏响了惊天动地的“百鸟朝凤”云雾中,师傅坐在太师椅上,微笑地看着徒弟,面容骄傲地听完了整曲,罢了,起身,头也不回地消失在远方……

那一刻,我意识到,传承的精神已在我心中永恒。

城市喧嚣,想必很多人是有所体会的,无论是飞快行驶的汽车所带来的声音,还是建筑工地上的嘈杂,都会使我们感到心烦意乱,处事也会变得急躁,造成许多不好的结果……许许多多的事实证明,我们的心灵需要宁静,所以让我们的心灵在宁静中憩息。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先生所悟出的人生道理中,便包含了宁静,诸葛先生出山之前,居住在的南阳郡,便是一块宁静的地方,诸葛先生也乐于享受这宁静,没有人打扰,没有战火的洗礼,一切都过得悠闲自然,他向往宁静,即使是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他也是惦记着这篇宁静的沃土的,如果只从他自身考虑,若不是为了天下苍生,恐怕诸葛先生是难以脱离这宁静的沃土的,诸葛先生向往宁静,宁静使他感到自在,使他悟出生命的道理。

东晋陶渊明先生向往宁静的山水生活,他不为五斗米折腰,不愿历经这尘世的昏暗,所以他隐居起来,独自一人沉浸在这宁静的风光里,宁静是他的追求,他的心里在宁静中憩息。

中国历史上这么多的名人贤士,身上好像都带着一种气场,这股气场,有超脱一切的感觉,再仔细一品,给人的感觉就是宁静,他们不急不躁,开朗豁达,在宁静中悟出了自己的成就。

我们不是古代人,要想做到隐居是不太可能的,宁静也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我们不可能永远处在宁静当中,带是我们可以在短时间内在宁静中让心灵得到释放,也许能解决许多的问题。一次,家里停电,黑黑的什么也找不着,索性就躺在床上看窗户外的景象,我发觉世界好像变了,不再是那个无趣的样子了,没有游戏的伴奏,没有音乐,什么声音也没有,但是我感到了十分的轻松,白天打游戏好像基本都输了,往常我会十分焦躁,但是这一次我什么都放下了,完全没有任何的情绪,我只是觉得这一刻好累好累,我想好好休息一下。我发现,短时的宁静真能起到缓解情绪的效果。

我不喜欢每时每刻都处在宁静之中,但我确实很需要时不时的片刻的宁静,我希望我的心里能在这些片刻的宁静时光中憩息。我也会珍惜那每一次的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