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网

良书是益友作文700字

admin 初一作文 2023-09-21 124

一次,母亲在客厅里徘徊,紧锁双眉,咬着下唇,若有所思。一问,原是新买的美国紫藤萝,不知其浇水规律及多少,结果养蔫了。她忽得一拍脑袋,在书房里翻箱倒柜地寻觅起来。半晌工夫,见她手中捧着一本植物习性及培养讲解书,慢慢地走了出来,还不住地点头。从此以后,美国的紫藤萝又在我家焕发出生机了。

偶尔,表姐会跑到我们家来。一是为了千里迢迢地看望下外婆,另一便是为了查《茶道》一书,修身,养性,工作。仍在实习的她,有些“茶艺”与“品茶“之事未能深究,只好来此造访名师了。每次走时,都不忘叮嘱我:“书,必是要看的。没有了这位良师益友,是难以将一事做至善至好至完备的。”看着她脸上喜获知识的笑容,我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母亲与表姐的求助对象,竟是书?无表情无思想无言语的书?!

直至一次我解惑的经历,方才悟得此问的正解那一日,我苦于攻克背下明朝历史这不可摧的营垒。什么“国家政策闭关锁国”,什么任人们对时局熟悉,深谙政局黑暗”。死记硬背的我甚至对此一窍不通。无奈之下,只得寻书而读之。六本《明朝那些事儿》就这样收入腹中。每一次阅读,都是知识面的拓展;每一次思索,都是对理解的升华;每一次总结,都是对智慧的积淀。终于明白为何母亲与表姐竟如此依赖于书,因为求助于书,你得到的将不仅仅是对所惑问题的答案,更是知识与智慧、思维之方式,从而更为理智而容智地解决类似的疑难杂症。

我本自以为熟谙书之性能,不料求助于它后,竟无比惭愧,他并非没有表情,那颔颜笑颦尽在字里行间待人领悟;他并非没有思想,笔者在书写之时,早已以文字为载体附予他以新生,以新的思维;他亦并非无语言和言语,书的言语,便是在你恍然大悟之际与你的会心一笑。

正如西汉刘向所言:“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有难之时求助于他,何乐而不为?

前几日家中打扫卫生,整理房间时偶然看见一张照片。我和母亲坐在具有白族特色的雕梁民宿中,身边有一张檀木的桌子,一个木制莲花香座放在桌上,紧挨着的是一套茶具。这张照片一丝一丝的勾起了我的回忆。

这是我去大理的第一站。在烛火和白炽灯的光交织在一起的朦胧的大理古城中,我和妈妈逛到很晚,回到了我们的旅馆中。旅馆的主人们坐在一块块绣满红色大花,蓝色线条的麻黑垫子上,围着一张桌子。

“要不要坐下来一起喝茶?”桌子上放置着十多个空小的陶瓷杯,主人把热水倒在紫砂壶中,盖上盖子闷一会。我们也坐在了小方垫上。一绺如绸缎般柔滑的浅褐色茶水从壶嘴中跳出来。妈妈接过了一杯。“小朋友,你也来一杯吧!”主人将茶递到我面前。“我?噢,谢谢。”我至今都不知道主人的名字,却因一杯茶让我感到她的温暖。“这茶很香。”妈妈说道。“香吗?没有吧,只不过是最普通的茶而已。”主人微笑着说道。那杯清茗淡淡的,品时却留有一股茶叶最初的芬香鲜润,并不觉得苦涩。

那杯茶顺着我的喉咙下肚,浑身手上脚上有种在冒汗的感觉,有一种苏轼口中“细作小诗君一笑,从来佳茗似佳人”的愉悦。我把空杯子放在桌上,加入她们的聊天中。主人又给我加了一杯。琥珀色的茶透过一丝黄光,杯底还残留了一些茶渣。

是啊,这只是普通的茶,却比高级茶馆里那些睥睨众生,动辄身价百千的名茶香醇可亲。陆游说“莫笑农家腊酒浑”,并不是没有道理的。当年的陆游在过农家乐时,应该也似我这般欢喜自在吧。我和老板娘尽管只有一面之缘,但因一杯清茗让我印象深刻。虽然民族不同,习惯不同,年龄不同,她却能尊重我——哪怕是最不起眼的孩童。在社会上,这样不忘初心,待人如一的人又有几个呢?

我想起有一次吃日料的经历。走进热闹的店中,找了一个位子坐下。“阿姨,能帮我倒杯水吗?”随着一声“等下”,她被一位催着要上菜的客召唤了过去。等了许久,我只好自己去倒。这杯大麦茶很香,茶汤里融入了大麦炒熟后的自然清香。但它却冰冰凉的,喝起来自然没有了兴致。我想:每个人都是顾客,都应该被尊重,哪怕是手上拽着不多零钱的孩子啊。

一杯清茗,情味悠长。愿人来人往,一似这茶来茶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