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有个让全家人头疼的毛病:不爱睡觉。妈妈哄,爸爸劝,连我也管不住自己。那是因为我总喜欢想象,比如:兔子十六有没有找到他的箱子?孩子们有没有受到万年龟的召唤?梅纳尔有没有打开城堡的大门?这些想象像松鼠一样在我的大脑里蹦蹦跳跳,我怎么也睡不着,妈妈急得嘴上长了个包。
有一次,奶奶告诉我,妈妈每天夜里都会偷偷来看我,我不由自主地想象了事情的经过:夜里,妈妈等弟弟睡着了以后,心里还挂念我,于是,就轻手轻脚的地来到我的房间,她就像一个机警的小鹿,悄悄地推开纱窗,踮起脚,一步步地走过来,悄悄地从窗帘的缝隙中看了看我,见我已经睡着了,便又轻手轻脚地走回去……
还有一次,我和妈妈一起爬大南山,我的脚扭伤了,可我还是想看看山顶的小亭子。于是,妈妈决定背我上山,一步一步,我们身后留下来许多脚印和妈妈的汗水。终于到了山顶,妈妈把我放到了小亭子的座位上后,就开始叉着腰,不停的大声喘气,头上滚下了大颗的汗珠,我不自觉地想起了“父爱如山,母爱如海……”
每次想起妈妈的爱,我都会特别感动,妈妈为了我们放弃了美丽,放弃了一切,我们却认为这一切理所当然,所以,在今天晚上抱抱我们的父母吧,让他们不要再为我们担心,用我们的爱回报他们的爱吧!
再次来到凤凰古镇,仿佛穿越时光重返我梦中的净土。
暮春的古镇氤氲着淡淡的水汽,依稀便有种莫名的伤感涌上心头,在烟雨朦胧的浪漫中化为丝丝惆怅……
撑着凤凰古镇的油纸伞,顺着墨色的城墙一遍遍地追逐远去的记忆。丝雨落在伞上,顺着伞骨滑落,雨与伞的交融中,彼此缠绵着各自的气息。路上没有一个人,甚至没有一辆车,雨丝悄无声息地飘落在青石板上。不知那久远了的旗袍与长衫年代的凤凰古镇是否也是这般模样?
登上凤凰楼头古色古香的茶馆,要上一杯新制的碧螺春,静静地坐在窗边。新制的茶总不免有一些苦涩,一口抿下,叫人神清气爽。倚在窗檐,却又被轻柔的倦怠包裹。看着路上涟漪般一个个油纸伞的圆;听着滴滴答答的雨声,思绪飞回到民国时期,回到雨巷,回到那个泛着墨香的硝烟的时代;想到一生充满传奇的伟大文豪徐志摩,想到独自彷徨在悠长雨巷里的抒情才子戴望舒,想起了林徽因的人间四月天…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那些来自记忆深处的温暖文字,每每想起,总能激起阵阵涟漪;
你、我、他、她……那些触动灵魂的相遇,每每念起,就像眼前的轻细小雨一般,总是心底最温柔的感动。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开始喜欢这样一个人静静地坐着,思考着。光阴渐渐流逝,没有人可以挽留。速朽的是生命,但情韵可长久存在。就如不断老去的凤凰,那如雨丝般渗透在每一个罅隙中的淳朴美好却永远吸引着我。
像是时间留给我们的遗迹,又也许时间忘记了这里,漠漠清寒里的凤凰,还我以一个民国时代的文艺旧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