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就像是一棵参天大树,而往事就是树上那许许多多的叶子。有的是红的,有的是绿的,有的是黄的。千姿百态,各不相同。我走在风中,轻轻托起一片叶子,展开了回忆……
那是一个晴朗的春天,迎着温暖的阳光,我们盼来了期望已久的校运会。走进运动场,观众席两旁的标语“文明我们的行为,野蛮我们的体魄”特别醒目,让我们更加信心百倍,精神抖擞。比赛项目有50米跑,100米跑,300米跑,立定跳远,跳绳和接力赛……每一轮比赛,观众席上掌声,欢呼声此起彼落,同学们拿着喇叭,红旗,大叫着口号,为自己班的运动员加油,原本寂静的运动场一下子热闹起来,精彩纷呈。
大戏总是留在最后,这次运动会的压轴好戏是接力赛。比赛之前,同学们提前来到操场,紧张地商量对策,整理着队伍,忙得不亦乐乎。经过一番讨论,我们队决定,把跑步水平中上的同学安排在前头,跑步较快的同学在后头,中间安排了一些中等水平的同学。
“砰!”随着清脆的一声发令枪响,比赛正式开始。第一棒的六名选手像六颗出膛的子弹向前冲出,他们摆动着双臂,脚下呼呼生风,谁也不甘落后。三个班的同学齐头并进,看不出谁领先。观战的同学又蹦又跳,高喊着“加油!加油!”接力赛进行到一半的时候,场上风云突变,三班的一个男生跑偏了方向,绕错了赛道,使他们班落后了不少。他们班的同学急得直跺脚,我心里也替他们捏一把汗。轮到我了,接棒时却因为过于紧张和急切,接力棒摔在了地上,我连忙从地上抓起接力棒,奋力向前冲,操场上如同卷起一股黄色的旋风。超越了一个,又一个……总算把损失的时间补救回来,我们班仍然保持领先优势。之后我们班的同学正常发挥,跑得很顺利,最终赢得了冠军。同学们欢呼雀跃,兴奋不已,久久没有平静。离开了运动场,大家的心却还沉浸在刚才的比赛中。
这片难忘的叶子,我会永远记得,永远保留……
我上初中两年了,觉得自己学到的最有价值的东西不是几何代数、天文地理,而是长跑的技巧。
刚上初一时,第一次长跑,所有人的脚都在半厘米、半厘米地向前蹭着,等老师哨声一响,都用自己最快的速度,大幅前后挥动胳膊向前冲去,最后一个个都在到达终点前,就已体力透支。
初一上学期第一个月,我熬夜想比同学们多学些内容,时刻都在尽全力获取知识,有时竟不自觉地就伏在桌上睡着了。第一次月考成绩还不错,事实上是完全超出预期的好成绩。
那学期剩下的时间里,我已没有了追求,沉醉于月考的功名中自得其乐,自己倒是悠闲,只是苦了父母和老师,其后一次次不堪入目的成绩令他们又急又气,说我“令人失望”,但我还以那“希望,本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来安慰自己。着实可见我当时的幼稚,赢过一程就以为自己是顶聪明的,不需要与分数有关的好成绩来证明自己了。
初一下学期,大家都积累了一些长跑的经验,都知道刚开始不能太急,亦不能太落后的道理,我是更悟出了长跑之“长”在于长久之效。起跑之前放松着兀自说着笑话,那稍有些刺耳的哨声响起,从容地和所有人一同向前跑去,不急,也不缓。到最后,常常也能得个还行的成绩,真可谓“中庸”了。
收了自己那过分骄傲的心,什么事都不着急拼命,也不会让自己成为差得惹眼的那个。当时有个关于《骆驼祥子》的专题活动,四个项目难易分明,供选择参与,同学们借着青春的朝气热烈地讨论,而我大概了解了难易后就选了适中的那个。当时我似乎很少笑,同学说我“沉稳”。我从镜子中看自己的脸,有点黑,那倒是正常,可就是自觉有些灰蒙蒙的,以为是灰尘,可洗也洗不掉,由它去吧,便该干什么干什么。成绩平平,与同学交往甚少。
上了初二,老师是一个很年轻,活力四射的小伙子,没教学经验,更不太懂除了他自己性格以外的孩子的心理,主要是看了我比较冷静,成绩也不太差,便让我做了班长,我哪里是冷静,只是对大部分事麻木了而已,但当班长这桩新奇事怎能让我麻木。在我的印象中,班长就应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带着使命的,至今我仍然记得作为班长的第一次长跑。
跑前,我极紧张地向老师寻求长跑的所有秘诀,才得知长跑最后是要全力冲刺的,而且之前要将速度控制在“合适的极致”,只要最后能留下体力冲刺可以尽管跑快些。我尽量挤到一个自认为最好的位置上,有些微微颤抖,眼睛凝视着前方,右脚尖紧抵着地面,那哨声不再悠长,只有最初的那一促,我冲了出去,那是我跑得最成功的一次。
我想把事情做到自己能做的最好,但不会总给自己太大的压力要做到“最好”。在大考前的复习期间,我会全力以赴,要求自己做得更好。那时,一种淡淡的幸福总包裹着我,我有很多朋友,我也照镜子,我没有刻意去笑,但脸上似乎有一抹笑意,脸上蒙蔽一切情感的那层尘土已经消散,我从容地走开,去做当下能把握住的事。
我初中两年来长跑的心得总结来也无非两点,努力做到合适的极致,保持实力最后冲刺。我想,人生路上的奔跑大抵也该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