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见过滚滚的长江、奔腾的黄河和汪洋的大海,但最让我热爱和留恋的还是家乡的那条小河。这条小河在村口的公路边上,它是由村里的泉水延伸出来的,清澈而甘甜。
春天,小草使劲的钻出地面,用好奇的目光打量这周围的世界,小花张开了美丽的笑颜,河水解冻了,哗啦哗啦地响,好像在唱着欢乐的歌曲。小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在水面上自由自在的飞翔。
夏天,绿树成荫,河里的鱼儿跳出水面,大口大口的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好像在感受夏天的温暖。大石头上三三两两的村民们聚在一起,聊着天儿,洗着衣服,悠闲而惬意。小孩子们卷起裤管在河里摸鱼,一不小心就被石头上的青苔滑倒,一片片欢声笑语不时的传来。
秋天,河对岸果园里的水果成熟了,红彤彤的苹果就像小孩子们红润的脸蛋,黄澄澄的梨就像一个个宝葫芦,紫莹莹的葡萄晶莹剔透,就像一颗颗闪亮的宝石,让人垂涎欲滴。小孩子们手拉手趟过小河,去摘果子吃呢!
冬天,河面上被雪姐姐盖上了一层厚厚的棉被。小朋友们穿上棉袄,冲出家门,有的在河面上抽陀螺,有的打��溜,还有的滑冰车,笑声传遍整个家乡。
我爱我美丽的家乡,更爱带给我欢乐的小河。
我的奶奶,姓张,名月果,小名“小猫儿”。一生之中,奶奶奇事不断,今特取几件,为奶奶作传。
张月果生于1952年6月24日,因其母怀胎六月便生产,其形态像出生的猫咪,同时为了好养活,遂取小名“小猫儿”。才出生时,四周乡里皆言其活不下去,可在她从医的爷爷的抚育下,她竟茁壮成长起来,一生鲜有病痛。
她十二岁丧父。父亲死于癌症,她亲眼目睹父亲离世。后来说起,仍记忆犹新。年幼如她,扛起家庭重担。整日起早贪黑,照料妹妹起居,闲时照顾奶奶,帮助母亲料理家事,供两位兄长上学。据她回忆:“我们那时候拾羊屎蛋挣工分,把装羊粪蛋的篮装满了,我就把羊粪蛋装到衣服里,到处往里塞,只求能多拾几个,多挣几分。”
奶奶十四岁时,母亲改嫁。母亲嫁与继父后,又育有一子,奶奶仍是用心照拂。小弟生病,继父让其去医院送饭,途中遇狼,亏有大人路过,方才保下一命。
时年二十一岁,奶奶嫁与我爷爷,生活仍是艰辛。先后诞下三子,两儿一女,其中一子早夭。奶奶倾其精力培养儿女,为其说亲、盖房。
其二十三岁,出车祸,不过大幸,并无大碍,只胳膊落下顽疾,不可屈肘过头。二十五岁,脸上长痦子,遇庸医,差点送命,后侥幸转危为安。种种如此,邻人常言她是大福之人,总能化险为夷。
奶奶五十四岁时,喜得一孙女,便是我,日日照料,百般宠爱,却又非宠溺,予我谆谆教诲,付出实在甚多。
六十六岁时,患病。因其身体总是硬朗,故儿女不太在意。后病情恶化,儿女才后知后觉,可为时已晚,几经治疗无效,于公元二零一九年九月十三日溘然长逝。因其日常热心助人,邻里乡亲皆来帮忙、悼念。
仁慈的地母啊!请您保佑这善良之人在地下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