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网

日记本里的时光作文

admin 初一作文 2023-09-21 103

那是一本厚厚的,泛着微黄的日记本。

普通的样式,黑色的外壳,一个小小的,不起眼的商标,再没有其他装饰,日记本里写满了字,没有用钢笔也没有用水笔,就用最普通的暗蓝色圆珠笔。谁也不知道,这极为普通的日记本里,藏着我和妈妈的时光。

我上学之后,妈妈便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而每一篇日记又都是关于我的。

第一篇日记是在我七岁那年,我那时刚上学,什么都不懂,妈妈既欣喜又担忧,她表面上没说什么,却把心思全藏进了日记里。妈妈拿出日记本,静静地坐在书桌前,一行行字落在纸上,仿佛在梳理着我的童年,我第一次上幼儿园,第一个朋友,第一次受伤,第一次摔倒之后,明白要自己爬起来……十张纸,落满了爱与依恋,扉页上,是我的照片,被妈妈细细地贴着。

我想,妈妈是否会想到,站在幕后的自己,也会被我写进日记里。十张纸,落满妈妈熟悉的字迹,暗蓝色的字,浸满了只属于母亲的温柔,好几个小时,她一动不动,嘴角漾出了淡淡的笑,有的在写我的小时候的调皮,有的在写我与同伴在一起玩耍是多么的疯,有的在为我的近视而忧心忡忡,有的是在担心我能不能融入集体生活,妈妈在写日记,好像也在织起我的将来,像是捧着一本厚厚的书,看着目录推测着结尾,又怕读完了孩子的心。

很快,日记便多了起来,不单是我的成绩,我的兴趣,就连发生的趣事,我无忌的童言,也被妈妈细细珍藏。

一天晚上,我一时兴起,问妈妈为什么有的星星暗,有的星星亮。妈妈说,那是因为有的星星离我们远,有的星星离我们近啊!我随口问道,那最远的星星离我们有多远?妈妈迟疑了一下,掖掖我的被角,皱了皱眉头,告诉我,明天跟我讲答案。我顺从地点点头,头刚挨着枕头,问题便随着睡梦消散了。

第二天晚上,妈妈拿着日记本来找我:“昨天你问我的问题,我找到答案了,我来告诉你吧!”日记本上妈妈工工整整地抄上了八大行星的资料,一笔一画都用心抄写,我不以为然,推推手:“哎呀,不就是随口一问嘛,不用当真。”妈妈不答应,“既然问了问题,那就一定要找到答案来,妈妈来念给你听吧!”这天晚上,妈妈教了我许多关于星星的知识,教我既要脚踏实地,又要仰望星空。

“孩子,你并不比别人暗淡,你只是离他们的世界远一些而已。”日记本上的这句话,是我初学绘画的暑假妈妈写的。

我第一次学水粉,几乎什么也不懂,画出来的东西也奇奇怪怪,因而受到了同学们的嘲笑,那时的我自尊心很强,碍于老师的威严又不敢去争辩。我越来越惧怕去上绘画课,再也不是那个喜欢画画的我了,妈妈看出了我的沮丧,她偷偷照着简笑画在日记本上画了一个个不怎么好看的图画,竖不直,横不平,一点都不美观,被同伴嘲讽的我更难过了,觉得妈妈也在打击我,妈妈没有说话,摸摸我的头,“画得怎么样?”“不好看。”“那这个呢?”妈妈拿出我的一幅画放在旁边,挂起来,我的画比那些歪歪扭扭的线条入眼多了,“看,你所不喜欢的画,别人嘲笑你的画,比起这个,不是很好看吗?干嘛自怨自艾呢!”我想想,妈妈说的有道理,我的光芒虽然暗淡,但是至少,还有那么一点希望啊!听了妈妈的话,我画起画来越发认真起来,原来,嘲笑我的同学再也不会看轻我了,我想,若是我在遇到困难时就放弃,那我在同学们眼中就永远是那个被击败,然后临阵脱逃的人了。

日记本越来越厚了,有的是文字,有的夹着几张照片,有的贴着我的成绩单,都被妈妈视若珍宝,翻着一页页日记,我都能想到每天清晨她比我早起许久为我做早餐时的倦意,每天深夜为我洗涤衣物的辛劳,妈妈就算切菜不小心割破了手都一声不吭,我咳嗽几声,摔了跤,她却都痛在心上!厚厚的日记本里,全部是妈妈对我的欣慰和挂牵,一行行文字是妈妈对我的爱,而我,只是一个小小的句号,盘聚在她的嘴角,化作一丝淡淡的微笑。

现在我已经长大,学会了面对风雨,独自成长,日记本里的倍受妈妈呵护的时光已经远去。每次看到妈妈的面庞,我都会怀念那段藏在日记本里的,用字里行间可以丈量的时光。

傍晚时分,半片天空都像涂满了少女梳妆台上那好看的胭脂。

一家书店在来往人群络绎不绝的街口轻轻点亮了略昏沉的灯,在两侧店面都响起热烈的音乐时,它静静地伫立在那儿,不吭不响,只有那盏灯,发出暖暖的微光。透过氤氲着雾气的灯光,我看清了四个行云流水般的字——无忧书店。

“叮叮叮……”挂在门口的两个晴天娃娃互相碰撞发出了清脆悦耳的撞击声。这声响使坐在前台正在读报的老人抬起头来,她摘下眼镜,看清了来者后,温和地一笑,轻启双唇道:“来了啊。”语气里像是许久下雨之后初见暖阳的小小确信。我低头嗯了一声,快步走进店内。

店里摆设很简单,是个让人很舒服的环境。然而店里却又很冷清,只有老人独自一人坐在前台看店,一缕缕橙黄色的灯光从头顶上倾泻而下,有些让人昏昏欲睡的感觉。虽然没有什么人,但一排排木质书架上却是干干净净的,没有灰尘的打扰——显然有人天天将它们仔细擦拭过了。我挑了一本散文集就近坐了下来。

“喜欢看散文?”伴随着轻轻的脚步声,一个声音在脑后响起“是呀。”我答道。此后很久,身后的人都没有再说一个字。

良久,老人的声音再一次响起,“你是这周第一个来看书的人。”我有些惊讶,转头,这才看清了老人的面容。岁月待她不似待别人般刻薄,相反的,倒是莫名地宽容。那一双好看的眸子映出我的样子,可能是因为终日与书常伴,那双眼里有流光溢彩在闪动。一瞬而过,很快又恢复了眸子内先前的温和柔软,和头上的灯光一般模样。

思考了一会儿后,我抿了抿唇,轻轻问道:“奶奶,书店里好像没有什么人啊?”她没有做声,点了点头。“那为什么……”后面的话被我硬生生地咽了下去。

老人的眸子里又是一闪而过的光彩,温和的声音像一匹画布一般在书店里展开:“我很早就开了这家书店,刚开始是因为孩子们怕他们外出工作后我一个人在家没事情做,和我商量后,才有了这个小书店。”我拖着下巴听着这个很长远的故事,“开始的时候也就为了图个热闹,和来的人聊聊天。起初,人也多,书店里每天热热闹闹的,后来啊,不知道什么原因,店里的人越来越少了。到最后,就成了这幅模样了。”没了声音。

“我很奇怪,有一次,在门口遇见一个以前常来买书的年轻人,问一问,他说这年头都用手机了,还用什么书啊?朋友都劝我把店面转让掉,可我一直留到了今天……”

我终于捕捉到了那霎那的光景——那不停流动的神采,是一抹小小的倔强,在老人的眸子里捺不住地辗转,此刻,停在某个角落里,熠熠生辉。

我买下了那本散文集,老人送我出门。我站在书店门口良久才转身离开,背后依然是那橙黄色的灯光。

我在心中许下小小的心愿:愿再回“无忧”之时,能重见多年前人声熙攘的全盛之景,也愿她能继续被岁月温柔以待却又不失倔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