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栀子花开的季节,微风轻轻掠过它的脸颊,把它的香味传播到校园的每个角落,每个经过的人都忍不住说一句:“好香呀!”
学校里,有这么一个人,他黝黑的皮肤上经常露着一张笑脸,一笑起来,眼睛就眯成了一条线,脸上的几条皱纹就毫无保留地显示了出来,他就是我们食堂的工作人员,每遇到他,我们就会亲切地向前问候一句:“伯伯好!”他就会笑着向我们回:“好孩子,乖。”
他还经常喜欢跟我们开玩笑,食堂后面有一个水池,我们洗布、洗拖把、都要到那里去,看到同学在那儿洗东西,他会坐在旁边的阶梯上笑着说:“呀!你用我的水,我可要收水费的呢!”低年级的小同学听了带着东西就跑,跟他熟了的人就会说:“呀!伯伯我没有带钱,怎么办呀!”
之后的一段时间里,他突然不见了,我们同学都十分担忧他,后来,有人说,他生病了,而且病得很重,在这段时间里食堂后面一片死气沉沉的,使我们都很怀念这个爱笑的伯伯。
过了三个星期,他回来了。依然和原来一样幽默。但是,他瘦得只剩下一个皮包骨头了。依然和原来,脸上挂满微笑,一样爱开玩笑。
一缕栀子花香拂过鼻边,他的微笑永远刻在我心头。
“轰隆隆!轰隆隆!过年啦”几簇烟花蹿出了烟花箱,飞上了天空,炸开了一朵朵美丽的花朵,“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响彻云霄,大家欢呼雀跃。
此时正是除夕夜十二点钟声即将敲响的时刻,人们丝毫没有睡意,竟不约而同地涌上了街头,原本黯淡微弱的路灯,在众人们拎着灯笼的辉映下,刹时间变得明亮起来。墙上的小灯像花儿一样相继盛开,转为五彩缤纷的“闪光彩虹糖”。灯笼随风舞动,好似一位位跳舞的仙女。
人们在大街小巷中穿行着,拍着手,哼着歌,都朝着文庙广场涌去,尤其是家中新的一年有中、高考孩子的人们更是疾步而飞,都想争着能在“孔子文庙”前烧上第一株香,以保家中学子来年金榜题名,据说村里的这座文庙是中国最古老的一座孔子庙,建于元朝,孔夫子及其弟子们在这里庇佑着一届又一届的莘莘学子们进入了自已的理想学府。我正逢小升初关键时刻,妈妈也想带着我去祈福,一路小跑,到时已有很多人在庙前恭敬地站着,许着心中的美好愿望。我悄悄站在后面,双手抱胸前,许下了我的心愿。
“开戏喽”,随着一声吆喝,大伙们立刻冲向戏台边。演员们点燃火把,大声喊“父老乡亲们,盼望已久的春节终于到了,我们文艺团在这给大伙们拜年了,下面请欣赏过大年。”顿时,后台绕出两个花哨的演员,一个个戴着花冠,脸上沾着粉脂,身穿五色交辉,七色斗艳的阔衣。她们唱得很出色,优美的戏词如同灵泉一般从嘴里传出,台下的人们陶醉了,情不自禁地互相看看点头称赞,不时爆出雷鸣般的掌声。
天亮了,大伙儿都开始走亲访友,每家每户的院子里都极其热闹,大人们围在一起,闲聊着过往的繁琐旧事,小孩子们在村里左串右逛,给长辈们拜年贺岁,还开心地收着最喜欢的一个个“红包”。
鞭炮声再次接连响起,开饭的时间到了,大锅大锅的饺子端上来,香味吸引着我们,不一会儿就被一扫而空。
我爱我的老家——山西平遥,这不但是一座有着“世界文化遗产称号”的古城,还保留着浓浓的春节年味,在这里我又度过了一个快乐、幸福的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