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大雾。爸爸突然肺结石发作,我和妈妈迅速换好衣服,朝爸爸房间跑去。
一进房间,只见爸爸的脸白得犹如一张纸,双眼紧闭,嘴里不停地嘟嚷着:“疼……疼死我了!”他双手抱着肚子,整个人缩成一团在地上直打滚。妈妈的脸和爸爸一般苍白,她抱着爸爸的腰,爸爸的一只手搭在她的肩上,困难而又缓慢地将爸爸扶起来。我用双手紧握着爸爸的另一只手,能感到他的手冰冷发颤,手心还冒出了许多冷汗。妈妈轻轻地迈出一只脚,爸爸也紧跟着迈出一小步。我们就这样缓慢地移向门,出了门。
这时,妈妈转过身说,你先睡会儿吧,太早了。我只好定在了门厅外,此时,原本高大的爸爸因为疼痛缩成了一只虾,平时瘦小的妈妈却变得高大了。我实在不忍心,赶紧冲上去,抱着爸爸,爸爸用那颤抖冰冷的手抚摸着我,然后努力朝我微笑了一下。望着在大雾中渐渐隐去的背影,我的心不觉和他们在一起了,泪水情不自禁地流了出来……
随着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伴着响亮的爆竹声;跟着五颜六色的烟花,春节浩浩荡荡地向我们走来。春节一直有着它专属的独特味道,这种味道一直伴随着我成长。
第一味——门前的喜庆对联
每到大年三十,每家每户都会进行大扫除,把往年不吉利的东西通通“赶”出去,在门前贴上一副代表着吉祥如意的对联,预示着这一年能有一个安定、美好的生活。我家今年在门上贴的上联是:福随瑞气来庭院;下联是:财伴春风入宅门。这副对联在微风中微微鼓动,仿佛在给我们这样一个故事——在很久以前,我们的祖先受到了野兽“年”的威胁,每到冬季,“年”便跑进深山,窜进村庄来骚扰百姓,弄得百姓惶惶不安。渐渐地,人们发现“年”害怕红色,便在“年”侵扰的那几天,在门上贴上红色的纸,并在上面写吉利的话,用来驱赶“年”。后来,演变成了“对联”。
贴上对联的家,有了过年的“味道”。
第二味——空中的“璀璨之星”
大年三十在吃年夜饭前总要放个鞭炮烟花啥的,我一直对此有些疑惑,不理解。今年我终于忍不住了,带着满怀的好奇心去询问奶奶,奶奶便给我讲了这个故事:相传是因为红色虽能让“年”对人们产生一些恐惧,却还是不能完全镇住它。人们便按照它的其他弱点出奇招,在“年”下山窜进村庄前,家家户户门上都挂上红色的桃木板,门口烧着火堆,敲敲打打闹得震天响,“年”见家家户户门前都火红一片,害怕得扭头就往回跑,人们见“年”跑了,更加使劲地敲打吼闹,“年”吓得躲进深山,再也不敢出来了。
响亮的鞭炮声,亮眼的火花把“年”打败了,这一习俗既能驱赶厄运又代表喜庆、吉祥如意。
空中璀璨的烟花,加深了过年的“味道”。
第三味——桌上的美味佳肴
放完鞭炮,一桌子的美味佳肴正等着我去品尝,你可别小瞧了这一桌子的菜,它们的身后可也有一小则故事:传说,古人把“年”打败后。夜过去了,天明了,人们高兴地相互祝贺道喜,他们张灯结彩,杀鸡宰羊,饮酒摆宴,欢庆胜利。
古人因胜利而高兴;我们因团聚、平安、热闹而高兴。不过,我吃完了佳肴,摸摸口袋里“沉甸甸”的红包,心里更是乐滋滋的。
桌上美味的佳肴,提炼了过年的“味道”。
听说,以前的人们为了纪念胜利,后来每个冬天这个时候,家家户户都在门上贴红纸对联,并点灯燃烛,通宵守夜。第二天大清早,大家就相互祝贺道喜。这种习俗一代一代流传下来,便成了现在的“过年”。古时那两个日子正是现在的大年三十和正月初一。
打开电视机,随着春晚主持人的倒数,新年的钟声敲响了,我们又长大一岁,进入了新的一年!然而,新春的味道依旧。不过,这次春节更是让我收获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