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网

寻找消失的年味作文

admin 高一作文 2023-09-21 100

“莺啼燕语报新年”,又是一个热热闹闹的春节来临了。然而,虽有山珍海味的盛宴,有满天礼花的绚丽,但总感觉少了一份传统的年味了。于是,我与伙伴们在家长的支持下,开展了寻找那些逝去年味的活动。

搡年糕搡出暖暖意

年糕,寓意“年年高”,据说旧时的年糕是纯手工做的,故特别香淳扑鼻。为了一睹搡年糕的过程,我与伙伴们,乘着公交车,千里迢迢地赶到绍兴安昌古镇来探秘究竟。

我们找到了打糕师傅——江爷爷。江爷爷热情地接待了我们,知道我们的目的后,笑眯眯地和我们讲着关于年糕的来历,我们饶有兴趣地听着。最后江爷爷带我们去后院参观搡年糕的现场。

我们推门而入,只见里面热气腾腾,一股诱人的年糕香味迎面扑来。我们贪婪地吸了一着。定眼看,只见灶台的大锅上放着木质蒸桶。一个络腮胡子的中年人吆喝了一声“出面板”了。于是,这个人把蒸桶“砰”地倒在石臼中。接着,其中一个人撸起一个榔头样的工具(江爷爷介绍那叫舂头)用力搡下去另一个用浸过水的手快速地将粘在舂头上的粉括一下,然后接着搡,他们的动作配合是那样默契,犹如在表演绝妙的艺术。

大概半个小时左右,年糕搡好了,江爷爷给我们每人一个“年糕折头”,我们张嘴就咬,啊,好香!年味,就是这样暖暖的。

包粽子包上浓浓香

包粽子,也是春节的必须项目。曾经,除夕前几天,几乎家家户户包粽子,那粽叶的清香,弥漫在村里的每一个角落。只可惜,现在包粽子的人越来越少,人们喜欢去超市购买快捷的五芳斋。

今天,我们在奶奶的指导下,感受了包粽子的年味。我们事先将棕子叶浸泡在水里,又将糯米分开淘洗,淘洗干净后,用酱油拌在一块儿。就准备去拿粽子叶包,这时,奶奶来了,连忙制止我们,说:“这粽子叶要多泡一会儿,这样吧,明天我教你们包粽子,怎么样?”“好!”我们高兴的一蹦三尺高。

第二天,我们早早的起了床,等待着奶奶。不一会儿,奶奶就来了,只见她一手拿粽子叶把它卷成一个类似三角形的形状,然后将沾过酱汁的糯米放在里面,在塞上一块肉,最后用细线包了起来。我们一个个学着奶奶的样子,可就是包不好。奶奶,细心的教导我们。最后,一个小小的粽子出现在了我的手中。

望着这个小棕子,闻着浓浓的棕香,我不禁笑了起来,自己又找回来了一份年味。

写对联抒发美美情

过年,家家有着贴春联的习俗,那是一种美好愿望与情感的抒发,我家也不例外。

瞧,爷爷奶奶正准备去买春联呢!这时,爸爸拉住了他们,说:“爸,妈,这一年不用去买春联了。”

“为啥?”爷爷问道。

“你那孙子不是在学毛笔字了吗,让他写吧!”我闻声而来,拍着胸脯说:“爷爷奶奶,别担心,我一定会把春联写得漂漂亮亮的!”

“好,老爷子,既然你孙子都这么说了,走,买红纸去!”奶奶说完便和爷爷一起往超市走去。我也不敢怠慢,在家里一笔一画地练习毛笔字。每一个字都写得认认真真的。不一会儿,爷爷奶奶就把红纸买回来了。我拿起笔在两张红纸上写上了“岁岁年丰添美满,家家幸福庆团圆。”这十四个大字。爷爷奶奶高兴极了,笑得满脸的皱纹像绽放的菊花。

大红的春联贴在两扇大门正中。年的味儿,更浓了!

那些日渐逝去的年味,蕴涵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它等待着我们去继承,去发扬!

时间老爷爷“滴答滴答”走过了春夏秋冬,转眼间,迎来了喜庆而隆重的日子——春节。

我想大概好多人的春节都是在城市的钢筋水泥中度过的,而我的春节除了做客吃饭,我还选择了家人一起在大自然美丽的风景中度过。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在进化吉山赏梅花了。

梅花代表的精神是坚韧不屈,因为梅花是在冬天开放的花朵,那天是正月初六,下午妈妈早早的下班回到家,一进门就跟我说:“儿子赶紧穿好外套,我们和小外公全家一起去进化吉山赏梅花去”。

没过多久小外公就到我家了,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进化吉山。一下车就是一股新鲜空气扑面而来,远远望去梅花就像是一幅画一样,暖暖的粉红色给寒冷的冬天增添了几分暖意,走进一看,梅花千姿百态美丽极了。有些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儿,就像一个个小雨滴,有些只张开一点点的小花朵,就像是一个个还没成熟的小樱桃,还有些全部张开的花朵,仿佛想把自己的美丽全部展现出来给大家观赏。自古以来梅花是人人称赞的对象,我平常都是宅在家里的,所以基本上没什么机会可以看到如此品种繁多的梅花,这次的进化吉山赏梅之行让我看到了那么多品种的梅花,心里还是有点小激动。我妹妹更像是脱了线的风筝到处乱“飞”。

这里的风景美极了,到处都是大山,在山顶还有云雾缭绕如同仙境一般,在最中心还有一片小湖泊美极了。里面的水清澈见底,但是美中不足的一点就是湖边有一小块的油污,再往里走就可以看见许多大树和零零落落的几棵梅花了。

梅花周围总有三三两两的游人在说笑、拍照留念。当百花还没有开放的时候,梅花已经毫不吝啬的盛开了。不经让我想起以前学过的一首诗:“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